紅寺堡區沙冬青保護小區迎來一年中最絢爛的盛花期,連綿的金黃色花朵如繁星綴滿枝頭,在廣袤的荒漠中鋪展成壯觀的“金色地毯”,成為中部干旱帶荒漠區獨特的生態奇觀。這一景象不僅標志著沙冬青種群長勢良好,更直觀展現了紅寺堡區在荒漠生態系統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顯著成效。
紅寺堡區沙冬青保護小區位于大河鄉石炭溝,總面積28470畝,是寧夏乃至西北地區重要的沙生植被保護基地。該保護區以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沙冬青為主要保護對象,現存植株約10762株,分布密度達160簇/公頃。經監測,保護區內沙冬青生長狀況良好,平均冠幅2.2米、平均株高1.5米,最大單株冠幅達5.8米。作為荒漠生態系統的關鍵物種,沙冬青具有極強的抗旱固沙能力,在生態修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自2022年以來,紅寺堡區通過實施圍欄封育、有害生物防治等系統性保護措施,推動沙冬青保護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保護區內沙冬青種群數量實現穩定增長,植株根系固沙能力顯著提升,區域風蝕防治效果明顯增強,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科學有效的保護管理,保護區生態效益日益顯現:一是野生植物生境持續改善,沙冬青等珍稀植物生長態勢良好。二是生態防護功能不斷增強,區域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提高。三是構建起布局合理、效益突出的綠色生態體系。
下一步,紅寺堡區將持續強化沙冬青保護工作,重點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日常管護力度,增派專職巡護人員,在盛花期等重點時段實行24小時輪班巡查,通過設置智能監控設備和人工巡護相結合的方式,嚴防人為采摘、牲畜啃食等破壞行為,確保沙冬青正常生長和花期不受干擾;二是深化科普宣傳教育,計劃在4-5月盛花期組織開展“沙冬青生態保護開放日”等系列活動,通過設置科普展板、開展專家講解、組織生態體驗等方式,向公眾全面展示沙冬青在防風固沙、維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的重要價值,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三是建立長效保護機制,發動周邊群眾組建志愿者保護隊伍,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保護合力,切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