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三北”工程生態治理分區方案》通過專家評審論證。專家組一致認為,方案劃分136個生態治理分區,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對指導“三北”工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方案由中國林科院(三北工程研究院)牽頭,聯合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研究編制。
面向新時代“三北”工程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需求,方案基于氣候變化、自然地理單元的完整性、主導生態系統的相似性、自然要素的空間分異性、土地利用影響程度的差異性等,對地表生態區域進行劃定和分類,在中國陸域生態基礎分區的基礎上,將“三北”工程六期規劃建設范圍全域劃分為4個一級生態區(東北生態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青藏高原生態區、西北生態區,體現國家生態安全格局巨地貌尺度),26個二級生態區(體現地理區域大地貌尺度),以及136個三級生態區(體現生態系統景觀尺度)。
方案踐行科學治沙、科技治沙指導思想,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治理中科學治理、系統治理和全域治理的核心理念,為下一步“三北”工程聯防聯治項目布局、生態補償頂層設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了數據“基座”,為未來各區域明確生態治理基線、分區分類施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和指南,也為增強三北地區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奠定了科學基礎。
方案牽頭編制負責人、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長盧琦研究員表示,“三北”工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生態修復工程,其建設區域橫跨中國北方13 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本底異質性強,人類活動強度差異明顯,生態修復路徑多元化的需求決定了必須科學開展分區施策,這也是工程提質增效的關鍵路徑。
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中國林科院、三北工程研究院團隊認真吸取專家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分區方案,強化科學治沙理念,加強成果運用,力爭基于136個生態治理分區早日發布一批標志性科技成果,為持續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編輯:李圣薇
初審:李燕
審核:苑鐵軍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