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进一出视频_亚洲深夜激情_亚洲免费大片_久久人人爽人人爽_国产精品乱子乱xxxx_欧美黑人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国产综合一区二区_欧美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_欧美大片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粉嫩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在线观看欧美成人_国产视频亚洲精品_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_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_亚洲激情影视_亚洲校园激情

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兩山成果報送平臺 > 成果理論闡釋 > 正文 站內導航
[]

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要義、技術突破與關鍵舉措

媒體:微信公眾號  作者:中林聯智庫
專業號:勐臘縣林業和草原局 2025/8/14 14:39:19

中林聯

讓深度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摘要

 

 

 

遵循“戰略要義?技術突破?關鍵舉措”邏輯主線,以“林下經濟為什么要高質量發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做什么?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如何做”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詮釋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林區轉型升級、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森林“四庫”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等國家戰略之間的關系?;诹窒陆洕哔|量發展的戰略價值和本質要求,明確未來應在林下種質資源保育與新種質創制、林下資源生態高效經營、林下產品精深加工利用等關鍵領域,突破林下食用菌保育促繁技術、瀕危珍稀林源藥材保育技術、重點種質資源挖掘利用技術、林菌仿野生栽培和撫育技術、林源藥材多元生態種植技術、“森林 ”全生命周期經營技術、活性成分綠色分離技術、大健康產品加工利用技術等重點方向。從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踐需求出發,以技術突破為基礎,提出促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以科技創新培育林下經濟新質生產力,以制度激勵會聚林下經濟發展新要素,以產業融合激發林下經濟發展新動能,以部門協調推動林下經濟發展新合力,以示范樣板帶動林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江西、福建等地考察時,多次強調要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增加農戶收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019年林下經濟首次寫入《森林法》,2025年林下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截至 2025年5月,全國超過25個?。▍^、市)出臺了促進林下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部分省份將林下經濟列為政府考核目標。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國林下經濟規?;洜I和利用林地面積超0.4億h㎡,產值達1萬多億元,從業人數達3400萬人,各類經營主體達95萬個,林下經濟成為林區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供給側結構調整的特色產業、鄉村產業振興的支柱產業;全國發展林下經濟經營利用面積133.33萬h㎡以上的省份有14個,產值500億元以上的省份有9個。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我國林下經濟經營規模逐步擴大、經濟產值顯著提升、輻射帶動作用明顯、惠農增收效益顯現,產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

近年來,林下經濟也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4方面。一是圍繞林下經濟的內涵特征、發展模式等進行討論。林下經濟的內涵比農林復合經營、非木質林產品、林副產品等更為豐富,其特征隨著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的深入逐漸深化(竇亞權等,2024;陳幸良,2022)。2024年12月16日發布、2025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行業標準《林下經濟術語》(LY/T 3408-2024)明確了林下經濟的概念和類型,認為其是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態環境,遵循可持續經營原則,以開展復合經營為主要特征的生態友好型經濟,包括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采集、森林景觀利用等(顧健等,2024;吳松澤等,2024)。二是聚焦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和政策開展研究。林下經濟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涌現的新生事物,各地積極探索林地經營、資源利用、林權融資等創新機制,同時將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列入綠色產業指導目錄,林下經濟在促進山區林區保就業、惠民生、增收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劉珊等,2021;莫秀超等,2021;陳義勇等,2024)。三是系統闡述林下經濟發展的經濟效應和環境效應,并探討其與國家戰略目標實現之間的關系。林下經濟兼具生態保護和經濟增長雙重作用,是踐行“兩山”理念的有效載體、是推動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關鍵措施、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也是“美麗中國”“健康中國”“雙碳”戰略目標實現的可行路徑(馮丹娃等,2021;成鎣等,2021;徐晉濤等,2024)。四是總結以林下種植為主的林下經濟技術模式,并分析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部分學者通過分析不同樹種、不同林地條件下林下經濟典型模式和關鍵技術(陳雪等,2023;勇環英,2022;陳盼盼,2018),發現當前存在著科技力量薄弱、技術標準缺乏、林下資源開發利用效益不佳等問題(王瑜嘉等,2024)。

發展林下經濟,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助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課題組深入云南、貴州、廣西、黑龍江、福建、內蒙古等地調研發現,當前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從產業發展維度看,林下經濟面臨資源環境約束、市場信息不對稱、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本要素投入意愿不強等制約;從科技供給層面看,林下經濟面臨基礎研究薄弱、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經營模式單一等問題;從外部支持環境看,林下經濟面臨發展空間受限、資金投入度欠缺等難題。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生態環境惡化、能源資源緊缺、糧食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的嚴峻挑戰,促進綠色經濟發展、實現綠色轉型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使命。林下經濟作為兼顧生態保護與民生的綠色產業,應以高質量發展應對變局和挑戰,迎接傳統產業的變革和未來新興產業的發展。針對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戰略要義揭示不清,在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擴大森林食物供給、促進林區振興等方面的價值機理不明,科技供給不足、技術突破重點和方向不夠明晰,激勵效應不顯著、關鍵舉措力度欠缺等問題,本研究首先從國家戰略層面入手,揭示林下經濟的時代內涵與價值定位,闡釋其在戰略目標實現中的機理和作用,回答“林下經濟為什么要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問題;其次,基于新科技催生新業態、新模式的趨勢,闡釋未來林下經濟關鍵技術突破方向,回答“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做什么(技術突破重點在哪些關鍵領域)”的科學問題;第三,基于高質量發展戰略,從科技創新、制度激勵、產業融合、部門協調與示范樣板5個維度提出關鍵舉措,回答“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如何做”的科學問題。本研究可能的邊際貢獻在于:第一,區別于對林下經濟發展效益的描述分析,本研究基于國家重大戰略角度,審視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時代價值,試圖提升對林下經濟內涵和價值的理解和認識;第二,識別并聚焦制約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提出技術突破的核心領域和重點方向,為破解“技術供給不足”的突出問題提供前瞻性思路;第三,聚焦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構建系統化的外部支持體系,提出兼具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的實施路徑,以期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01

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 林下經濟作為踐行 “兩山”理念的重要載體,在理論與實踐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日益成為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相統一的有效路徑,真正體現了“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的發展理念。未來一段時期,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充分發揮森林“四庫”功能,堅持生態優先、科學利用,創新驅動林下經濟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著力建立高效、高產、優質和可持續的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林下經濟,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發展以及民生保障等均具有突出的戰略意義。

 

01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喚醒“沉睡的資產”

 

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以“分林到戶、頒發林權證”為主體內容的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在嚴管生態、嚴控采伐背景下,林下經濟作為一種“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產業發展模式應運而生(竇亞權等,2024)。經過15年的發展,以2023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為標志,新一輪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啟。與前一輪改革一樣,林下經濟發展再次成為關注重點和熱點(陳幸良,2024)。盡管時代不同,背景迥異,但從本質上來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喚醒“沉睡的資產 ”(黃建興等,2024;溫映雪,2024),通過集體林權制度從“確權”向“活權”“用權”“增效”轉變,實現從“靜態配置”向“動態優化”升級,將豐富的森林資源轉變為有用的資產,進而逐漸積累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資本,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通路(吳偉光等,2023)。從實踐上來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標為“活權”“用權”和“增效”(潘思杰等,2025),“活權”指確保林權明晰、“用權”指促進林地經營、“增效”指推動林業發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制度端”,為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必要的制度基礎和動力源泉,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實踐端”,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踐載體和效益體現。通過林下經濟這一“杠桿”,既能撬動林業生產方式變革,又能檢驗制度創新成果,是衡量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否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有效轉化的核心標尺。

 

02

推動國有林區轉型定本

振興林區經濟

 

2015年4月1日,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伐倒最后一株松樹為標志,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進而要求加快推進綠色轉型,通過停伐、管護、撫育、造林等有效舉措,著力筑牢生態屏障。全面停伐后,國有林區陷入“資源閑置”與“財政枯竭”的雙重困境(孫群英等, 2019),將“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讓豐富的森林資源變成“產業林、幸福林”成為國有林區改革的核心。林下經濟作為綠色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功能,對國有林區經濟轉型有一定促進作用(王玉芳等 ,2017;曹玉昆等,2016)。在經歷“以木為本”的傳統采伐經濟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轉型過程中,迫切需要新的產業支撐體系。國有林區擁有面積廣闊、類型豐富的森林資源,是林下經濟發展的優質載體。通過發展林下種植、養殖、采集加工、康養旅游等多元業態,林下經濟可有效承接國有林區“去采伐化”后的產業空缺,成為支撐林區經濟轉型的新引擎。數據顯示,2024年,內蒙古森工集團林下產品收入達6922萬元,同比增長19.7%,極大推動了林區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對天然林保護、禁伐政策的持續推進,傳統以采伐為主的國有林區產業結構受限,原有崗位大量減少,職工安置成為一大難題(李秋娟等,2019;徐瑋等,2017)。林下經濟產業涵蓋種植、養殖、采集、加工、康養、旅游等多種業態,產業鏈條長、靈活性強,可以提供多樣化崗位選擇,從而增強林區職工穩定就業的韌性。截至2025年4月,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通過探索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4種模式,累計實現產值36.28億元,參與職工年均增收超過1.7萬元,為林區轉型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讓職工擁有強烈的幸福感、獲得感。發展林下經濟是深化國有林區改革、激發林業職工和林業企業活力的重要載體,通過探索股份合作、聯合經營、林地經營權租賃等多元參與機制,推動林下經營權適度下放、資源配置優化和收益分享機制建設,能夠有效提升國有林區改革的系統性、協同性和效能性。綜上,林下經濟發展通過激活沉睡資源、重構產業體系、創新體制機制,促進林業轉型升級、維護林區和諧穩定、保障林農增收致富,從而引領國有林區走出資源依賴困境,邁向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03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滿足食物消費升級需求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發展以經濟林和林下經濟為主要內容的“森林食物”,是踐行大食物觀內涵、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重要內容。林下經濟可以充分利用森林、動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資源以及水、光、熱、氣、土壤等非生物環境,其產出的食物具有生態、健康等優質特征,既能滿足居民對多元化、高營養食物的需求,也可緩解食物供給系統的資源環境約束(吳娟等,2022),林下經濟集糧食安全內涵、拓展食物資源邊界、促進營養安全于一體(趙麟萱等,2024)。從現實約束來看,林下經濟是一種依托森林資源及其生態系統的產業發展模式,可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 ”(竇亞權等,2024),在耕地紅線和生態紅線等現實要求下應當拓寬食物資源邊界?!?024年中國自然資源公報》顯示,全國耕地面積僅1.286億h㎡,人均占有量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林婉婷等,2024),我國現有林地面積2.837億h㎡、森林面積2.2億h㎡,尤其是0.946億h㎡商品林、1.80億h㎡喬木林地,為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是從食物來源來看,林下經濟是一種涵蓋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的復合經營模式,可為居民提供食用菌、食藥同源、干果、蔬菜、雞鴨牛羊等多樣化森林食物,有效保障國家食物安全。據統計,我國森林食用菌品種有2000多種,現有產量約380萬t(魏杰等,2025);木本藥用植物有300余種,食藥同源植物有106種;森林蔬菜有57科700多種,僅鮮竹筍產量就達2500萬~3500萬t;森林果品種植面積約400萬h㎡,年產量約300萬t(張珂等,2024;田曉堃等,2024)。二是從營養需求來看,隨著消費升級,人們的食物追求正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和健康”轉變。豐富的林下經濟產品可以提供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各類維生素等健康物質,從質量上滿足新的需求?,F代營養學研究證實,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40多種,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鈣、鐵、碘、鋅、硒及各類維生素等。森林食用菌富含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且具有低脂、低糖等優點(秦建成,1998);森林果蔬富含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具有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的功效;森林動物昆蟲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及人體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營養全面、轉化率高等特點(陳幸良,2024;黎云昆等,2018)??傮w來看,在耕地紅線、生態紅線等現實約束下,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多樣化的發展模式,從“數量”和“質量”方面為居民提供種類豐富的食物,滿足公眾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變,保障國家食物安全和營養安全,拓寬食物來源渠道,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04

聯動森林“四庫”

發揮關鍵樞紐功能

 

202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綠化祖國必須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三綠”并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四庫”聯動栗世博等, 2025)。森林“四庫”論科學揭示了森林與水資源、物質財富、糧食、碳匯之間的內在必然有機聯系(羅賢宇等,2023;陳杰等,2023)。林下經濟是一種能夠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發展模式,是有效發揮森林“四庫”功能的關鍵樞紐(陳幸良,2022;竇亞權等,2024)。1)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森林“水庫”建設。與傳統單一農業生態系統相比,林農復合經營可持續減少徑流和侵蝕,是唯一持續減少養分流失的做法(Tully et al.,2017),能夠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研究發現,林農復合、林下間作、林下套種等模式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蝕、涵養水源,增強水土保持能力(俞紅衛等,2006;趙維峰等,2010;鄒鑫等,2020)。從不同模式的保水能力來看,林-茶-桑模式(66.66%)>林-藥模式(52.37%)>林-草-牧模式(50.45%),3種模式均表現出良好的水土保水能力(郝云慶等,2006)。2)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森林“糧庫”建設。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可提供林菌、林藥、林果等多樣化森林食物,符合綠色、生態、健康的消費趨勢,能夠有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趙麟萱等,2024;林婉婷等, 2024)。國家相關部門從2002年首批87種食藥同源物質公布,到2024年目錄擴容至106種,食藥同源林下中藥材種植面積及產量占中藥材種植面積及產量的一半,極大拓展了森林的食物供給功能,豐富了國民營養結構。3)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森林“碳庫”建設。通過高質量發展林下經濟,可在不破壞原有森林生態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植被覆蓋率,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研究表明,當樹種或灌木種豐富度從2種增加到8種時,樹木生物量分別增加73.1%和53.9%,總木本生物量分別增加46.7%和37.1%,能夠有效增加森林固碳能力(Chen et al.,2025)。此外,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團隊發現,若廣泛采用林農復合的做法實現80百分位水平,會增加全球樹木覆蓋近8%,超過19億t碳將被固定在樹木組分中(Zomer et al.,2022)。4)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森林“錢庫”建設。林下經濟對農戶收入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參與林下經濟經營農戶的人均年收入高于未參與林下經濟經營的人均收入(韓鋒,2015)。一些低產低效經濟林,可通過“林上林下一體化經營”,顯著提高經濟林綜合產出效益。因此,在原有的森林生態系統中加入林下經濟經營活動,形成后的森林生態經濟系統將發揮加法效應,甚至乘法或指數效應,更好地發揮森林“四庫”功能,促進“四庫”之間有效聯動。

 

05

承載就業增收使命

助力鄉村振興

 

“大國小農”是我國基本國情農情,小規模家庭經營是農業的本源性制度。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我國小農戶數量占農業經營主體的98%以上,小農戶從業人員占農業從業人員的90%,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70%,我國農業的基本資源稟賦和人地關系格局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從人均耕地面積看,世界平均水平約0.2h㎡,我國僅0.09h㎡(“人均一畝三分地”),我國戶均經營規模0.53h㎡,經營耕地0.67 h㎡以下的農戶高達2.1億戶(“戶均不過十畝田”)。我國集體林地面積1.71億h㎡,約占我國林地總面積的60%,森林蓄積量84.61億m3,農民人均經營林地不足1.67 h㎡。這凸顯了我國作為林業大國與小農經營并存的特殊狀況。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農民利用林下的土地資源、林中的空間資源以及林蔭所形成的獨特生態環境,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的林下經濟,有效增加其經濟收入,促進了小農戶增收,解決了農民就地就業問題。林地既是生態保護的重要屏障,也是綜合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極大提升林地的附加值,實現林業、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等多方面的互利共贏。林下經濟產業涉及種植、養殖、加工、運輸、物流、信息服務等產業,可有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而延伸鄉村產業鏈、價值鏈。林下經濟能夠將林業與農業、康養旅游業、食品醫藥業、加工業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結構由單一型向多元型轉變。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推動鄉村更加生態宜居。如將畜禽養殖由村內轉移到林間,可改變農村人畜混居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有效減少空氣污染和病菌傳染,美化村容村貌,極大改善山區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同時,林農復合經營通過構建復雜的生物鏈,促進多物種協調相生,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能夠為林區居民提供涵養水源、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等服務,從而有效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涉及農戶、合作社、企業和政府等多方利益主體,通過多方參與協作,有助于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增強農村經濟的內生動力。

 

 

 

 

 

 

 

02

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技術突破

 

 

當前,全球的科技革命正加速發展,生物、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領域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并逐漸向林業領域“滲透”。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科學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運用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創新范式轉型等多點突破,推動林下經濟技術取得前沿性、新穎性乃至革命性的突破。林下經濟在若干領域呈現出不同以往的革命性技術變化,如林源中藥材生態種植、仿野生栽培和野生撫育領域,強調在生態條件相對穩定的自然環境中,根據中藥材生長發育習性及其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或模仿中藥材野生環境和自然生長狀態,再現植物與外界環境良好生態關系培育模式;要在保持生態系統穩定的基礎上,利用生物互作共生原理和生態系統自我調控功能,遵從野生中藥材植物生態習性和生物學特性,保障其在原生境條件下的優良藥性;生產中只能輔以輕微干預措施,采用清潔化生產、綠色防控等生態培育方法,保證中藥材的質量和安全。這顯然不同于傳統農業和田地中藥材種植模式,其不同點在于,從追求量產轉變為追求“標的物”(藥用功效物質)生產,從“平面生產”(土地表面)轉變為“立體復合經營”(森林生態空間),從單一作物轉變為“多物種協調共生”,從單一資源(土地)利用轉變為生態空間利用,這不啻是農業生產上的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將引發一系列技術體系的改造和重塑。

基于林下經濟的戰略地位,分析未來5~10年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態勢,聚焦生態安全、食物安全、種質安全、綠色產業升級等關鍵領域,應系統布局并重點攻關以下 3 大技術方向。一是林下種質資源保育與新種質創制。針對高價值林下經濟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資源,應突破原位保育、野生菌株分離純化、遺傳評價與優良菌株篩選、菌種擴繁與保存等技術,同時運用基因組學、多性狀復合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挖掘新基因、新種質,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二是林下資源生態高效經營技術。應圍繞構建與林下經濟協力經營相匹配、健康穩定可持續的森林生態經濟體系,根據森林生態系統全生命周期發育和自然演替規律,突破種植模式特征的“幼、中、近、成、過”5個齡組階段限制,從森林生態系統整體發育的“森林建群、競爭生長、質量選擇、近自然結構、恒續林結構”5個階段引導林下經濟經營過程。三是林下資源產品精深加工利用技術。要研發活性成分綠色分離、功能成分提取與純化、功能食品加工、中醫藥健康產品開發、營養組學與精準營養等技術。重點圍繞以上3大技術方向,構建動態賦能系統化的要素創新配置體系,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金融、保險服務,提高產業智能化水平,促進多產業融合發展,從而構建綠色高效現代化的林業產業發展體系,推動森林“四庫”聯動建設、鄉村全面振興等國家戰略目標實現。

 

 

 

 

 

 

 

 

03

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針對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涉及多主體、涵蓋全產業的發展規律,應探索生態保護和資源利用新模式,發展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促進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01

以科技創新培育林下經濟新質生產力

 

通過整合各類科研資源,搭建林下經濟發展新平臺,突破林下種植、養殖和產品加工等關鍵技術瓶頸,深化科研機構和高校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推動技術成果轉化。一是針對林下經濟產業重點領域,梳理核心技術需求,推動設立“林菌林藥資源高效培育與利用”“森林全生命周期與林下資源高效復合經營”“林下珍稀動植物資源保育與利用”“森林高效經營模式與多元價值實現機制”等重大專項,聚集農學(林學、作物學、生物學、植物保護、畜牧學等)、工學(林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醫學(藥學)、管理學(農林經濟管理)、理學(系統科學、生態學等)、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等領域專家,集中攻關突破技術瓶頸。二是面向全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征集解決方案,打破區域和機構限制,吸引高水平團隊參與,設立“揭榜掛帥”項目,突破珍稀資源保護與繁育、森林與林下生物資源協力經營等系列技術難題。三是設立林下經濟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完善學科建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在高校設立林下經濟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建立跨學科、跨領域的課程體系,培養具備農業、理學、經濟學、工學、藥學和管理學等林下經濟領域的專業化技術人才。同時,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設立專門的林下經濟相關本科、碩士和博士專業,為林下經濟培養大量的專業化人才。

 

02

以政策激勵會聚林下經濟發展新要素

 

創新林下經營空間利用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優化金融服務產品,完善保險服務體系,促進林下經濟生態價值高效轉化。一是加強對林下經營空間利用管理,建立完善的林下生態空間流轉機制,在保障森林生態功能的基礎上,鼓勵林下空間的多功能開發和復合利用,通過市場化方式合理配置林下空間資源,推動資源從低效利用向高效開發轉變。二是設立林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探索分級分類補助政策,根據地區資源稟賦和發展重點優化資金分配,重點支持林下種植、養殖和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發展,覆蓋從研發創新到生產加工、市場營銷等全產業鏈環節,為經營主體提供多方面的資金支持。三是鼓勵金融機構根據當地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和資金需求特點,創新具有地方特色的貸款品種,著力擴大貸款覆蓋面,更好滿足林業經營大戶、林業專業合作社、林業龍頭企業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發展的資金需求。四是根據林下經濟易受自然災害影響的特點,推出氣候風險保險,覆蓋干旱、洪澇、臺風等極端天氣可能導致的損失,設計產品價格保險,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保險機制。

 

03

以產業融合激發林下經濟發展新動能

 

加大三產融合發展力度,促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創新產業組織形式,完善品牌認證體系,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社會認可度,提升林下經濟產業市場競爭力。一是加大林下經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力度,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增強產業聚集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確保產品綠色、安全,增強產業競爭力,打造集多元化、高附加值、綠色生態為一體的林下經濟現代化產業體系。二是通過數字化平臺與產業鏈融合、專業合作社與現代企業共建、智能化管理與全流程運營協同模式,探索“莊園經濟”“聯合體”和“綜合體”等林下經濟產業組織形式,通過資源整合和產業融合,為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多樣化路徑選擇。推動新型經營主體數字化轉型,通過智能化平臺實現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的高效對接,簡化產業鏈流程,提高決策效率。三是建立完善的品牌認證體系,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對林下經濟產品進行綠色、有機認證,積極進行森林與綠色有機食品國內國際雙認證,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認證流程,打造“一區一品”“一區一牌”等具有市場影響力的知名特色區域品牌。深入挖掘、講好林下經濟品牌故事,通過媒體、短視頻等線上平臺和實體展銷、社區活動等線下平臺相結合的形式,向消費者普及林下經濟產品的健康、生態等優勢,提升公眾對林下產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04

以部門協調推動林下經濟發展新合力

 

加強各部門溝通交流,推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下經濟協同發展,成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規范林下經濟統計口徑,確保數據的標準化、可比性和準確性,提升決策科學性。一是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形成高效的協同機制,統籌指導林下經濟政策的制定與落實,協調資金支持、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產業布局等多方面資源。二是制定統一的統計分類體系,明確林下種植、養殖、采集和加工等產品的范圍和統計方法,建立詳細的統計指標,強化統計數據采集和審核機制,確保數據來源可靠,規范統計標準。三是協調相關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和政府部門等多方資源,集成最新的技術成果與實踐經驗,制定涵蓋種植、養殖、加工、流通的全產業鏈技術規范,實現技術的標準化和可復制化。

 

05

以示范樣板帶動林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加強示范基地建設力度,實施先行先試試點建設,組織林下經濟發展經驗交流會和現場培訓會,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模式,為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踐樣本。一是探索林下經濟發展的新路徑、新技術、新模式,總結實踐經驗,形成具有示范意義的成功案例,為其他地區提供參考,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示范點建設完成后,通過培訓、技術交流等方式,組織周邊經營主體借鑒其成功經驗,實現從示范點到周邊區域的輻射和推廣。二是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分享各地成功經驗和實踐案例,展示特色產業發展路徑、技術創新成果以及政策扶持成效,為其他地區學習先進模式、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等相關經驗提供參考。三是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積極交流各地林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資金短缺、技術難題、市場拓展、生態保護等問題,形成有效的合力。

 

在全球生態環境變化與綠色轉型發展背景下,林下經濟以其生態友好型經營方式成為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協同共贏的重要路徑。林下經濟可持續性高度依賴于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其水源涵養、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服務功能不僅是林下經濟的生產基礎,更是保障其長期發展的重要前提。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嚴控資源過度利用和粗放經營,防止生態系統退化引發的資源供給能力削弱和生態風險增加。從社會發展維度看,林下經濟不僅是提高林農收入、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也承擔著區域生態環境改善與公共生態福利提供等功能。如果缺乏生態優先的制度引導,短期化、粗放式開發將加劇生態風險,影響社會公平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制度供給為支撐,構建綠色、高效、現代化的產業體系。

 

 

 

 

 

 

參考文獻

 

 

曹玉昆, 張瑾瑾, 劉向越. 2016. 黑龍江國有林區林下經濟產業支撐地位研究. 林業經濟, 38(4): 3?7.

(Cao Y K, Zhang J J, Liu X Y. 2016. Study on the pillar position of under forest economy industry in stated-owned forest are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orestry Economics, 38(4): 3?7. [in Chinese])

 

陳杰, 羅賢宇, 黃登良. 2023. 習近平關于森林“四庫”的重要論述:生成機理、實踐指向與重大意義.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6(2): 8?14,64.

(Chen J, Luo X Y, Huang D L. 2023.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practical orientation and great significance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 Four Reservoir” of forest.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6(2): 8?14,64. [in Chinese])

 

陳盼盼. 2018. 核桃林林下經濟模式及配套技術研究. 江西農業, (2): 6.(Chen P P. 2018. Study on non-timber forest-based economy model and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in walnut forest. Jiangxi Agriculture, (2): 6.[in Chinese])

 

陳幸良. 2022. 林下經濟學的緣起、發展與展望.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46(6): 105?114.

(Chen X L. 2022.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propspect of non-timber forest based economics.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46(6): 105?114. [in Chinese])

 

陳幸良. 2024. 向森林要食物讓綠色糧倉放出異彩. 農村工作通訊, (24):31?32.

(Chen X L. 2024. Producing food from forests and unleash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green granary. Rural Work Newsletter, (24): 31?32. [ in Chinese])

 

陳雪, 胡海波, 李錦偵,等. 2023. 我國林蔬復合經營模式與技術研究綜述. 遼寧林業科技, (5): 41?46.

(Chen X, Hu H B, Li J Z, et al. 2023. A review on mode and technology of forest and vegetable system management in China.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 41?46. [in Chinese])

 

陳義勇, 翁學煌, 賈黎明. 2024. 基于文獻計量的國內外林下經濟研究進展. 林產工業, 61(4): 85?92.

(Chen Y Y, Weng X H, Jia L M. 2024. Research progres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non-timber forest-based economy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s.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61(4): 85?92. [ in

Chinese])

 

成鎣, 曾維忠, 胡原. 2021.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農戶參與林下經濟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農村經濟 (11): 62?69.

(Cheng Y, Zeng W Z, Hu Y. 2021.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non-timber forest-based econom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Rural Economy, (11): 62?69. [in Chinese])

 

竇亞權, 趙麟萱, 王妍, 等. 2024. 林下經濟: 概念辨析與內涵演變. 世界林業研究, 37(2): 1?7.

(Dou Y Q, Zhao L X, Wang Y, et al. 2024. Non-timber forest-based economy: concept analysis and connotation evolution. World Forestry Research,37(2): 1?7. [in Chinese])

 

馮丹娃, 曹玉昆. 2021. “雙碳”戰略目標視域下我國林業經濟的轉型發展. 求是學刊, 48(6): 91?100.

(Feng D W, Cao Y K. 2021.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stry economy under the goal of “double carbon” strategy. Seeking Truth, 48(6): 91?100. [in Chinese])

 

顧健, 竇亞權, 陳幸良, 等. 2024. 林下經濟發展與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 世界林業研究, 37(2): 8?14.

(Gu J, Dou Y Q, Chen X L, et al. 2024. Non-timber forest-based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forest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ealization: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s.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37(2): 8?14. [in Chinese])

 

韓鋒. 2015. 林下經濟發展及對林農影響研究. 北京: 北京林業大學.

(Han F. 2015. Under-forest economy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farmer households research.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in Chinese])

 

郝云慶, 王金錫, 李力. 2006. 北川退耕還林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應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 20(4): 16?19.

(Hao Y Q, Wang J X, Li L. 2006. Analysis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fits under different agroforest models for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in Beichuan County.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4): 16?19. [in Chinese])

 

黃建興, 劉金龍. 2024.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踐與理論探索. 南寧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45(6): 1?22.

(Huang J X, Liu J L. 2024.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system. Journal of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45(6): 1?22. [in Chinese])

 

李秋娟, 陳紹志, 仇曉璐, 等. 2019. 天然林全面停伐后林區職工家庭收入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吉林長白山森工集團為例. 中國林業經濟,(3): 1?4.

(Li Q J, Chen S Z, Qiu X L, et al. 2019.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household income in the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on comprehensive ban in natural forest. China Forestry Economy, (3): 1?4. [in Chinese])

 

黎云昆. 2018. 森林食品: 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中國林業產業, (10): 61?65.

(Li Y K. 2018. Forest food: a gift from nature. China Forestry Industry, (10):61?65. [in Chinese])

 

栗世博, 賴巧巧, 屈峰. 2025. 森林“四庫”研究的熱點、前沿和動態.林業經濟問題, 45(1): 41?51.

(Li S B, Lai Q Q, Qu F. 2025. The hot issues, frontiers and trends of forest “Four Repositories” research. Issues of Forestry Economics, 45(1): 41?51. [in Chinese])

 

林婉婷, 蘇寶財, 趙振文. 2024. 大食物觀視域下林下經濟產業發展: 基本邏輯與協同路徑. 林業經濟, 46(11): 47?55.

(Lin W T, Su B C, Zhao Z W. 2024. Under-forest economy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food concept: basic logic and collaborative path. Forestry Economics, 46(11): 47?55. [in Chinese])

 

劉珊, 張卓. 2021. 加快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策略研究. 林產工業, 58(5): 80?82.

(Liu S, Zhang Z. 2021.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forest economy and industry.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58(5): 80?82. [in Chinese])

 

羅賢宇, 黃登良, 王藝筱. 2023. 森林“四庫”論: 理論脈絡、科學內涵與踐行路徑. 東南學術, (4): 81?91.

(Luo X Y, Huang D L, Wang Y X. 2023. On the“Four Reservoirs”of forest: theoretical context,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4): 81?91. [in Chinese])

 

莫秀超, 潘曉莎. 2021. 林下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措施探討. 林產工業, 58(4): 67?69.

(Mo X C, Pan X S. 2021. Discussion on measures of under-forest economy tohelp poverty alleviation.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58(4): 67?69. [in Chinese])

 

潘思杰, 洪燕真, 黃詩怡, 等. 2025. 林業新質生產力賦能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功能向度 、 現實困境與實現路徑 . 世界林業研究 ,https://doi.org/10.13348/j.cnki.sjlyyj.2025.0039.y.

(Pan S J, Hong Y Z, Huang S Y, et al. 2025. Empowering the deepening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system reform by new quality forestry productive forces: functional dimension,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https://doi.org/10.13348/j.cnki.sjlyyj.2025.0039.y. [in Chinese])

 

秦建成. 1998. 食用菌: 下世紀的養生美食. 中國商檢, (11): 40.

(Qin J C. 1998. Edible fungi: healthy food in the next century. China 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 40. [in Chinese])

 

孫群英, 朱震鋒, 劉向越, 等. 2019. 要素投入、產業結構對我國重點國有林區經濟增長驅動效應的實證分析. 世界林業研究, 32(6): 61?66.

(Sun Q Y, Zhu Z F, Liu X Y, et al. 2019.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effects of factor inpu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key state-owned forest areas in China.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32(6):61?66. [in Chinese])

 

田曉堃, 江錫兵, 吳紅軍, 等. 2024. 我國森林草原食物資源潛力及實現路徑. 中國工程科學, 26(5): 190?198.

(Tian X K, Jiang X B, Wu H J, et al. 2024. Food resources in forests and grasslands of China: potentials and realization paths. Strategic Study of CAE, 26(5): 190?198. [in Chinese])

 

王玉芳, 郭娟, 周妹, 等. 2017. 林下經濟發展促進了林區經濟轉型嗎?以黑龍江省國有林區為例. 林業經濟問題, 37(3): 10?16, 98.

(Wang Y F, Guo J, Zhou M, et al. 2017. Under-for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ed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 region? Take Heilongjiang state-owned forest area for example. Issues of Forestry Economics, 37(3): 10?16, 98. [in Chinese])

 

王瑜嘉, 余濤. 2024. 林下資源開發技術模式與經濟性分析. 西部林業科學, 53(2): 167?173.

(Wang Y J, Yu T. 2024. 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to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assessment. 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 53(2): 167?173. [in Chinese])

 

魏杰, 曹子恒, 黃晨陽. 2025. 基于大食物觀的森林食用菌產業現狀、 問題與對策. 微生物學報, 65(4): 1714?1725.

(Wei J, Cao Z H, Huang C Y. 2025.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dible forest mushroom industry based on the big food view. 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65(4): 1714?1725. [ in Chinese])

 

溫映雪. 2024.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價值蘊含、實踐探索及深化路徑.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7(6): 32?38.

(Wen Y X. 2024. Value implications,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deepening pathways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system reform.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7(6): 32?38. [in Chinese])

 

吳娟, 陳建成. 2022. 林下經濟與農業高質量發展: 耦合邏輯與實現路徑.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2(4): 153?160.

(Wu J, Chen J C. 2022.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under-forest economy on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upling logic and realization path. Journal of Northwest A& F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2(4): 153?160. [in Chinese])

 

吳松澤, 謝杰輝, 劉彥, 等. 2024. 新質生產力對林下經濟發展的影響效應研究. 林業經濟問題, 44(6): 637?645.

(Wu S Z, Xie J H, Liu Y, et al. 2024. The impac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forest economy. Forestry Economic Issues, 44(6): 637?645. [in Chinese])

 

吳偉光, 許恒, 王鳳婷, 等. 2023. “兩山” 理念的有效載體與實踐: 林下經濟的經濟效應、環境效應及其協同邏輯. 中國農村經濟 (10):158?174.

(Wu W G, Xu H, Wang F T, et al. 2023. The effective carrier and practice oftwo mountains” concept: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under-forest economy and their synergistic logic. Chinese Rural

Economy, (10): 158?174. [in Chinese])

 

徐晉濤, 關寶珠. 2024. 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大食物觀: 基于森林食物視角的分析. 農業經濟問題, 45(10): 57?67.

(Xu J T, Guan B Z. 2024. The greater food approach under climate change: the forest food perspective.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45(10): 57?67. [in Chinese])

 

徐瑋, 包慶豐. 2017. 國有林區職工家庭參與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31(7): 38?43.

(Xu W, Bao Q F. 2017. Willingness of households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forestry economy industry 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31(7): 38?43. [in Chinese])

 

勇環英. 2022. 清原縣林下經濟典型模式與關鍵技術. 遼寧林業科技,(5): 73?75.

(Yong H Y. 2022. Typical model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understory economy in Qingyuan county.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 73?75. [in Chinese])

 

俞紅衛, 王錫東. 2006. 桃形李林下套種茶樹的水土保持效果分析. 中國水土保持, (4): 29?30.

(Yu H W, Wang X D. 2006. Analysi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ffect of interplanting tea trees under Chinese flat peach fores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4): 29?30. [in Chinese])

 

張珂, 趙榮, 王楓, 等. 2024. 大食物觀理念下森林食物供給現狀與對策研究. 林產工業, 61(7): 89?92.

(Zhang K, Zhao R, Wang F, et al. 2024.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 food supply under the greater food approach.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61(7): 89?92. [in Chinese])

 

趙麟萱, 竇亞權, 林昆侖, 等. 2024. 林下經濟發展與踐行大食物觀: 耦合關系與協同路徑. 世界林業研究, 37(2): 15?21.

(Zhao L X, Dou Y Q, Lin K L, et al. 2024. Development of non-timber forest based economy and practice of all-encompassing approach to food: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collaborative approach.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37(2): 15?21. [in Chinese])

 

趙維峰, 楊文秀, 楊發軍, 等. 2010. 橡膠幼齡林下間作菠蘿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熱帶農業科學, 30(12): 7?9.

(Zhao W F, Yang W X, Yang F J, et al. 2010. Effect of intercropping pineapple on soil loss in young rubber planta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30(12): 7?9. [in Chinese])

 

鄒鑫, 朱習愛, 陳春峰, 等. 2020. 農林復合系統的水土保持效益. 云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42(2): 382?392.

(Zou X, Zhu X A, Chen C F, et al. 2020.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s of agroforestry systems.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42(2): 382?392. [in Chinese])

 

Chen C, Yan G Y, et al. 2025. Understory shrub diversity: equally vital as overstory tree diversity to promote forest productivity.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https://doi.org/10.1093/nsr/nwaf093.

Tully K, Ryals R. 2017.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Balancing food and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Agroecology and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41(7): 761?798.

Zomer R J, Bossio D A, Trabucco A, et al. 2022. Global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agroforestry and increased tree cover on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r Agricultural Systems, https://doi.org/10.48130/CAS-2022-0003.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生態學人”公眾號

 

 

 

 

品質服務

中林聯團隊在智庫專家的指導和支持下,積極承擔包括但不限于依托林草資源開展利用活動的自然游憩、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林草產業、林下經濟、產業園區、資金申報、產業品牌培育、林草綜合利用等的可研、規劃、設計報告編制等全過程專業服務,歡迎聯系咨詢!

 

 

 

 

 

 

 

閱讀 21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欧美一进一出视频_亚洲深夜激情_亚洲免费大片_久久人人爽人人爽_国产精品乱子乱xxxx_欧美黑人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国产综合一区二区_欧美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_欧美大片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粉嫩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在线观看欧美成人_国产视频亚洲精品_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_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_亚洲激情影视_亚洲校园激情
久久青草福利网站|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二区|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tαg| 国产精品h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在线黄色| 久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大尺度| 国产精品女人毛片|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欧美激情按摩在线|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成人在线免费|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1769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巨乳在线| 久久蜜桃资源一区二区老牛|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原创| 亚洲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小蝌蚪|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影音先锋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欧美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乱人伦| 久久成人精品无人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激情按摩| 美女黄网久久| 极品裸体白嫩激情啪啪国产精品| 久久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8888| 可以免费看不卡的av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高清| 海角社区69精品视频| 免费成人小视频| 99re热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九九|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a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 亚洲毛片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精品1区2区| 性欧美8khd高清极品| 久久久久久一区| 在线亚洲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偷拍|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日韩专区| 欧美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久久婷婷| 欧美激情第8页| 亚洲欧美经典视频| 亚洲综合国产|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别|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人人| 狠狠色丁香婷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一区| 国产亚洲福利社区一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全黄| 免费美女久久99| 欧美va日韩va|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看|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久久婷婷综合色|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视频久久久| 国产日韩综合| 国产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的观看方式| 欧美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狠狠网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 欧美高清在线视频观看不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8| 久久婷婷影院|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欧美日韩亚洲另类|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女王| 久久天堂精品| 国产精品九色蝌蚪自拍|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va天堂在线| 欧美国产国产综合| 亚洲欧美影音先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品爱网| 亚洲福利精品| 国外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午夜不卡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 日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一区=区三区| 欧美寡妇偷汉性猛交|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 欧美人与性动交cc0o| 久久av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人人爽| 国内视频精品| 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 久久久久久有精品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一区二区三区精密机械公司|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400部|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深夜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免费偷拍视频|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欧美成人资源|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地址|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视频| 欧美高清免费|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最新热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三级欧美三级| 香港久久久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gif| 国产一区深夜福利| 欧美凹凸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yy9299一区| 99热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网址| 国产一区视频观看| aaa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国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v麻豆的观看方式| 欧美v亚洲v综合ⅴ国产v|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大片wwwwww| 久久er精品视频| 一色屋精品亚洲香蕉网站| 亚洲精品永久免费精品| 欧美日韩亚洲视频一区|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选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va|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vr| 欧美一二三视频| 中文日韩欧美| 在线视频你懂得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视频观看免费网站| 亚洲第一黄网| 欧美伦理9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