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陳雅芳 鐘藝文
日前,在位于福安市范坑鄉茅家坪村的森林公園,一朵朵碩大的熊掌菇破袋而出,村民穿梭在一排排架子中,熟練地采收、分揀、裝筐。
“熊掌菇每年可以采收三季,今年預計能收獲2萬多斤,比去年多3000來斤?!泵移捍宕逦瘯敝魅蚊W羞@幾天忙著跑市場、對接客商,“目前,已經有客商給我們開出了每斤3元多的價格?!?/p>
在森林公園內,記者還看到,樹下垂掛著一筒筒黑木耳,樹干用布袋纏繞處還長出一株株鐵皮石斛?!斑^去村里以種植茶葉、太子參為主,隨著勞動力外流且傳統農作物效益不佳,村‘兩委’開始考慮引進易管護、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經濟作物?!泵W姓f。
“毛家坪村海拔高700多米,植被資源豐富。這幾年,范坑鄉黨委帶領村‘兩委’成員多次外出考察,最終確定了發展林下經濟的路子?!狈犊余l重點項目辦經辦、毛家坪村包村干部賴珂楠說。
毛希仔對村子這幾年的變化深有感觸?!鞍l展林下經濟后,村集體收入每年都能增加2萬多元。更重要的是,林下經濟作物管護對勞動力要求不高,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有錢賺?!?/p>
毛家坪村村民毛石木對此深以為然?!懊磕?月到3月摘熊掌菇,8月到9月摘黑木耳,不僅工作輕松,而且每天能有200多元工錢,我感到很滿足?!?/p>
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帶動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這樣的案例在范坑鄉俯拾皆是。初春時節,范坑鄉徐家山村的福安市昌錦家庭農場黑木耳喜獲豐收,細數今年的收支賬,該農場負責人陳昌錦喜上眉梢?!昂谀径梢圆墒斩嗖?,去年試種了4.5畝,曬成木耳干有2000來斤,價格高的時候一斤能賣30多元?!标惒\說,通過稻菌輪種,同樣一塊田,效益比往年翻了好幾倍。
“要破解鄉村勞動力短缺的困境,靠山吃山就要有新‘吃法’?!狈犊余l黨委書記林萬堂介紹,近年來,為破解年輕人外流、勞動力不足等難題,范坑鄉在做好油茶、茶葉兩大特色農業產業的同時,積極盤活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打造“生態農產品”品牌,拓寬群眾增收路,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推動鄉村振興。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503/30/content_440481.html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