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中國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于12日晚舉行“高級別會議·部長級平行圓桌會議Ⅰ”。來自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圍繞“生物多樣性恢復之路”分享各自的經驗做法,全球生物多樣性恢復之路呈現“多樣化”。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魏輔文院士介紹,中國正在用生態文明思想指導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物生態系統修復,創新性地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國土空間規劃相結合,推動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區體系,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綜合治理,為生物多樣性恢復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瀕危物種保護、生態系統修復等多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這為國際社會應對相應挑戰,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10月12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在云南昆明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新西蘭是一個被海洋環繞的國家,一直將保護自然放在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新西蘭保護部部長Kirtapu Allan稱,新西蘭規劃了一批保護自然的相關項目,并為之投入12億美元。新西蘭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創新做法是讓當地土著居民參與其中,土著居民能夠運用他們的傳統自然知識,實現更好的保護生物多樣性。
澳大利亞環境部部長Sussan Ley發言時說,兩年前,澳大利亞曾發生涉及面積寬廣、影響非常嚴重的森林大火,讓澳大利亞民眾非常關心生物多樣性的恢復。為此,澳大利亞已采取具體措施并投入巨資,努力促進受災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恢復。此外,澳大利亞近年來建立了兩個新的海洋國家公園以及78個保護區,探索更好、更廣泛的生物多樣性恢復之路。
10月12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舉辦期間,納米比亞、冰島、挪威、斯洛文尼亞、孟加拉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駐華使節赴云南省博物館參觀交流。圖為使節們參觀貝丘遺址還原場景。 中新社記者 韓帥南 攝
與澳大利亞相似,南美洲國家智利也走上設立國家公園恢復生物多樣性之路。智利環境部部長Carolina Schmidt說,智利針對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制定了長期國家戰略,在沿海建立了國家公園、在陸地建立了國家濕地,以此恢復生物多樣性。
非洲國家烏干達更為重視其境內的瀕危物種保護,并走上了司法恢復生物多樣性之路。烏干達環境部國務部長Beatrice Anywar稱,烏干達重視立法保護生物多樣性,政府已修改了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值得一提的是,烏干達有專門針對大猩猩、大象、長頸鹿等物種保護的法律法規,并且已落實執行。
盡管全球多數國家都在嘗試以各種方式方法恢復生物多樣性,但與會各國代表均認識到,全球在2010年擬定的20個原定于2020年實現的保護物種和生態環境的目標絕大部分未能達成。他們一致認為,COP15是一個關鍵時刻,必須在今后10年采取更多行動,阻止并逆轉生物多樣性喪失局面,最遲在2030年讓生物多樣性走向恢復之路。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