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依托土地面積廣闊的優勢,以“治沙、治山、治水”為基礎,深耕林地經濟,創新“生態 ”發展模式,通過“國有林場 國有企業 社會資本 農戶”的管理模式實現利益分層,成功將“零散種植”升級為“規模產業”,釋放出顯著的“生態經濟紅利”。其中,周家店林場“生態 酸棗”示范基地與王府林場“生態 林下藥材”示范基地成為可推廣、能復制的典型范例。
酸棗示范基地
一、核心成果:立體布局與多元收益的雙向突破
以“生態優先、效益疊加”為核心,通過差異化種植實現林地價值最大化。周家店林場“油松 酸棗”模式:在國有林地上采用“2m×6m油松林 0.5m×3m高密度酸棗”立體種植,同時油松嫁接紅松強化生態基底。生態上,建設期第1年即發揮固沙保水作用;經濟上,第3年收獲酸棗果,第8年起松籽持續產出,形成“短期酸棗收益 長期松籽收益”的循環,讓油松成林周期內的土地實現多輪經濟產出。
王府林場“林藥共生”模式:以綠化樹種、油松嫁接紅松果材為上層植被,林下種植桔梗、黃芩。經濟上,桔梗2年生長周期內,預計2027年畝均純收入4000-6000元,產值峰值達8000-10000元;黃芩3-4年生長周期內,4年生畝均總收入15000-25000元。生態上,通過“林木長期生長 藥材短期產出”,既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又保障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王府藥材基地
二、可推廣價值:科學規劃與模式創新的普遍適應邏輯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適配林地經濟的共性經驗,為同類地區提供了借鑒:
生長周期互補設計:利用樹種與作物的生長差異(如油松長期成林與酸棗、藥材短期見效),通過“短期作物打底 長期林木蓄力”,解決林地效益產出慢的痛點。周家店的酸棗、王府的桔梗與黃芩,均以短周期收益覆蓋前期投入,同時培育長期生態與經濟價值。
空間資源高效利用:通過科學測算種植密度與布局(如油松與酸棗的株距搭配、林木與藥材的上下層分布),在有限土地上疊加生態防護與經濟產出功能。周家店的立體種植、王府的“一棵樹底下兩份收益”,均實現了光照、養分等資源的合理分配,避免物種競爭。
管理標準的可復制性:以精細化管理為支撐,從品種選擇(藥材、適生果樹)到周期規劃(酸棗多輪產出、藥材生長階段劃分),形成了一套適配本地且可遷移的操作規范,為遼西干旱半干旱地區及全省同類林場提供了“生態 產業”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這種“生態打底、產業賦能”的模式,既讓林地持續發揮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功能,又通過多元收益調動社會參與積極性,真正實現了“林中有品、品中帶綠、綠中增效”的良性循環。
油松嫁接紅松
三、兩地模式的共性經驗:“生態 ”的可復制邏輯
利益共享機制:依托“國有林場 國有企業 社會資本 農戶”模式,明確各方權責,林場負責生態管護、企業統籌產業運營、農戶參與種植,通過收益分成調動全社會參與林地經濟的積極性。
以短養長策略:用短期經濟作物(如酸棗、桔梗、黃芩)的收益覆蓋前期投入,同時培育長期林木(油松、紅松、綠化樹種)的生態與經濟價值,解決林地開發“周期長、見效慢”的難題。
生態優先原則:所有產業布局均以保護水土、提升生態潛力為前提(如“以水定沙、以林養農”),確保經濟發展不破壞生態基底,實現“品中帶綠、綠中增效”。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實踐證明,林地經濟的核心在于打破“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對立”的思維,通過科學規劃、模式創新和利益協調,以“生態打底、產業賦能”的模式,既讓林地持續發揮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功能,又通過多元收益調動社會參與積極性,真正實現了“林中有品、品中帶綠、綠中增效”的良性循環。(信息來源: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林草局)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