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九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托“天空地人”一體化監測體系,為轄區40多萬畝山林筑牢智能防護屏障。目前,保護區150部紅外相機全天候值守、8臺無人機空中巡弋,130名護林員與職工常態化踏山巡護;同時以科研監測為重要支撐,同步建成開放科普館與植物園,在物種保護與生態旅游協同發展中,交出亮眼新答卷。
智能監測讓保護更精準高效。作為保護工作的“先手棋”,近四年保護區持續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構建起覆蓋全域的監測網絡:150余個攝像頭緊盯森林火情,紅外相機精準捕捉白頸長尾雉、白鷴等31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蹤跡?!白o林員+無人機”的立體化巡護機制實現責任到人,監測數據實時直連委信息中心平臺,為風險預警提供科學支撐。依托這套系統,西隅口管理站三年間查處12起非法捕獵案件;咸寧市最美護林員劉炳生守護的片區,實現近40年無重大生態事故發生。
科研攻關激活生物多樣性潛力。保護區聯合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華中農業大學、中南林業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科技學院等科研機構搭建合作平臺,設立專項基金、征集研究課題,每年投入專項經費用于科研監測,形成“監測—科研—保育”一體化體系。成果隨之顯現:彭家洞區域新發現近200株樹齡600年的南方紅豆杉,石龍溝片區現身千株獨蒜蘭。針對東方細辛等極小種群,科研團隊還開展繁育技術攻關,并科學調整保護策略,確保物種恢復既高效又合理。
生態旅游探索良性循環發展路徑。保護區摒棄“重旅游、輕保護”傳統模式,創新開展生態研學游,通過“對話自然”短視頻傳播生態知識,在實行每日客流限制的同時,推動護林員轉型為“自然導師”,引導游客在物種辨識過程中理解生態價值、學習科普知識。此外,依托“晚霞IP 打造文旅融合場景,既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又將部分旅游收入反哺生態保護工作,用于監測設備更新與科研投入。這種“保護促旅游、旅游助保護”的發展機制,助力九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