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以來,我省各地按照壓前控后的防控思路,積極開展美國白蛾、楊舟蛾類等食葉害蟲防控工作,多措并舉有效降低林間蟲口密度。當前,我省進入防控成效鞏固期,各級監測站點圍繞夏季主要食葉害蟲開展監測預警工作,科學指導應急防治。
美國白蛾林間蟲口密度較低。我省美國白蛾第一代成蟲始見期為6月下旬,徐州市銅山區6月20日、宿遷市宿城區6月23日、邳州市6月24日,灌南縣7月2日(略遲),總體與去年基本一致。據銅山區7月23-24日林間蟲情調查,林間第二代美國白蛾進入破網(幕)期,蟲態大多以2-4齡幼蟲為主,少數1、5齡幼蟲,發育進度與2024年同期相當。截至目前,共有33個疫區縣未監測到第一代成蟲,超過全省疫區數量的一半。灌南縣第一代美國白蛾成蟲誘捕量遠低于往年同期,首次出現零高峰期。睢寧縣7月美國白蛾第二代幼蟲期調查結果顯示,有蟲(網幕)樣地占比2.5%,平均有蟲株率較去年同期下降91.7%。銅山區7月下旬樣地調查顯示,平均有蟲(網幕)株率為1.8%,共發現網幕215個,為近三年來較輕的一年。
楊舟蛾類食葉害蟲在局部地段有反彈風險。當前楊小舟蛾世代重疊嚴重,第二代成蟲羽化期已基本結束,林間以第三代老熟幼蟲、蛹為主。全省總體仍處于“低蟲口”狀態,標準地危害程度輕微,各區踏查未發現顯著危害狀。南京市江寧區、徐州市銅山區、睢寧縣,淮安市等地7月蟲情調查顯示平均蟲口密度分別為0.03、0.05、0.30、0.38/50cm標準枝,危害均在輕度以下。雖然全省楊小舟蛾發生量顯著減少,但蘇北局部地區仍有成災風險,如漣水縣保灘街道零星地段蟲口數量大于5條/50cm標準枝,呈中重度危害趨勢;睢寧縣第三代楊小舟蛾分布面積同比擴大28.9%,若遇極端天氣,蟲口數量或呈指數級增長。
據江蘇氣象資料分析,預計8月1日~20日平均氣溫全省一致較常年偏高1~2℃,降水量全省一致較常年偏少0~2成。高溫少雨天氣將影響美國白蛾和舟蛾類食葉害蟲發育進度以及羽化、交配的進程,林間蟲口密度上升風險較高。各地要加大食葉害蟲監測預警力度,重點關注鐵路沿線、高速公路、國省道、主要旅游干道兩側和風景名勝區成片林,及時準確掌握蟲情動態,做好查防、補防工作,嚴防災情發生。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