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寧夏特色地理標志保護優勢農產品,靈武長棗的產業命脈與病蟲害防控緊密相連。近年來,面對綠盲蝽、薊馬、灰暗斑螟、棗粘蟲、黃蜘蛛等爆發性害蟲的威脅,市自然資源局專業技術團隊主動作為,以理念創新為先導、監測預警為支撐、技術集成為核心、精準技術推廣為抓手,構建起全鏈條綠色防控體系,為靈武長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注入科技動能。
一、創新防控理念,重塑防治思維
隨著有害生物種類的動態變化,2008年發布的寧夏地方標準《靈武長棗主要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控技術規程》(DB64/T531-2008)所列靈武長棗主要有害生物種類已難以適配當前防控需求。該技術團隊立足實際,創新提出"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優先、科學合理"四大原則,推動防控模式從傳統化學防治向生態協同治理轉型。
“過去見蟲就打藥,現在知道提前調理樹勢、改善環境更重要?!边@是靈武市臨河鎮上橋村的棗農徐文祥防控觀念轉變的生動寫照。技術人員通過田間指導、案例講解,著力糾正"重治輕防"的慣性思維,強調通過培肥地力、科學修剪等健康栽培手段增強樹體抗性,從源頭減少病蟲害滋生。在安全與科學層面,明確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要求根據害蟲種類、發生程度精準施策,避免盲目用藥,讓“安全第一、科學防控”成為行業共識。
二、加強監測網絡建設,實現科學精準預警
“這片棗園的薊馬數量近期有上升趨勢,建議提前布設藍色誘蟲板。”在靈武市東塔鎮果園村棗農湯淑軍的長棗種植基地,技術人員依據監測數據發出預警。技術團隊指導合作社、種植大戶建立標準化監測點,定期記錄害蟲種類、密度等數據,結合氣象條件和生長周期進行綜合研判,形成“調查—分析—預警—施策”的閉環管理。通過積累病蟲害發生檔案,不僅實現了短期精準防控,更為長期趨勢分析提供了數據支撐。這套系統讓防控工作從“見蟲打藥”的被動應對,轉變為“未發先防”的主動出擊,防控成本降低30%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25%,長棗質量安全得到根本保障。
三、集成多元技術,構建綠色屏障
該技術團隊在農業措施上,推廣防草布覆蓋、合理修剪等技術,改善棗園微環境;在物理防控中,普及色板誘殺、誘捕器等設施,每畝蟲口密度降低40%;在生物防治方面,應用綠僵菌、蘇云金桿菌等微生物制劑,利用天敵調控害蟲種群,構建穩定的生態平衡系統。對于蟲口密度超標的情況,嚴格指導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并明確用藥時期和劑量,確保安全可控。多元技術的協同應用,讓綠色防控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四、下沉一線服務力量,打通技術推廣末梢
“李工程師手把手教我們調藥濃度,現在打藥既省勁又有效”,提及技術服務,棗農們贊不絕口。以正高職高級工程師李占文為帶頭人的技術團隊,堅持“一線工作法”,“通過面對面指導、手把手教學”的方式,將新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團隊創新“傳幫帶”機制,既培養新入職技術人員快速成長,又發掘培育本地農民技術骨干,形成“專家帶骨干、骨干帶農戶”的輻射效應。2025年上半年,發布監測預警預報4期,發放防治藥物阿維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等藥物1045公斤,舉辦各類培訓班20多場次,培訓棗農760多人次,讓“綠色防控”從技術方案變成棗農的實操技能。
如今,靈武長棗的病蟲害防控已從單純的技術問題,升級為涵蓋生態理念、精準管理、全鏈條服務的系統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的持續深耕,不僅守護了長棗的“舌尖安全”,更擦亮了這一地理標志產品的金字招牌,為特色農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靈武經驗”。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