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風吹稻香。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新都廣袤田野一派繁忙景象。
稻田里,脫谷機轟鳴著吞吐金色稻浪;果園里,農人們忙著采摘、挑揀、裝箱;鄉間道路,冷鏈運輸車往來如織。
新都原野繪就豐收盛景
豐收,正在香城秋日的原野上恣意鋪展。
一粒良種,萬象更新
“掰下來直接吃!”在新都區石板灘街道集體村的玉米地里,村黨支部書記鐘芙蓉隨手掰下一根晶瑩飽滿的玉米遞給游客。
這根看似普通的玉米,是村里與云南農業大學合作研發的“牛奶玉米”,被稱為“玉米界的特侖蘇”。每畝地帶動農戶增收3000元,產品成為成都伊藤洋華堂等商超的搶手貨。
云南大學教授安瞳昕查看“牛奶玉米”長勢情況
10月份,這個全省首個試種基地的“牛奶玉米”將迎來第三季度的豐收。
新品種的試種與推廣,成為新都農業提質增效的一個切面。
今年以來,新都與四川省農科院等機構合作開展科技項目7項,示范新品種超20個,一批優質水稻品種、大蒜品種也陸續落地,“四川農作物種子安全評價基地綜合體”正加速建設。
數字為這場農產品提質作了最生動的注腳。區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2025年新都區糧食總產量預計突破14.4萬噸,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單產穩步提升。蔬菜及食用菌年產量預計達39萬噸。“天府糧倉精品區”建設成果豐碩。
新繁街道李園村稻谷低垂
從種植到銷售,新都已形成全產業鏈運營模式。市場拓展與產品升級的雙輪驅動,真正將“豐產”轉化為“豐收”。
數字農人,云上耕耘
物產豐饒,是自然的饋贈,但農業的強大,非靠天吃飯那么簡單。
“豐”景的背后,是新都農業生產智慧程度的不斷提升。
在軍屯鎮天星村的稻田里,智能巡檢機器人“小胖”正自如穿梭,通過激光雷達與視覺識別系統,實時解析作物生長狀況和病蟲害信息。它的“同事”——“小瘦”則負責監測土壤墑情。
“小胖”“小瘦”在天星村巡邏
這兩款由新都本土科技企業與西南交通大學聯合研發的農業機器人,今年還登上了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舞臺。
“現在種地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币晃徽诓僮鳠o人機的“新農人”劉向笑著說。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正在成長:他們或操作智能化設備,或以短視頻和直播推廣家鄉農產品與獨特風土人情。
目前,全區3700畝“五良融合”智慧農場已實現全程無人化作業,農村電商覆蓋率100%。傳統的農副產品也貼上了溯源二維碼,通過冷鏈物流發往全國各地。
新都田野科技助農忙豐收
值得一提的是,新都高質高效育秧、無人機植保、綠色防控等技術的推廣覆蓋率達98%以上。
鄉野成景,流量生金
科技賦能之外,新都也在積極探索“農業 ”多元業態。
這個秋天,不少村莊變身旅游熱點:農村成了景區,農房變身民宿。百草香廬、琉香苑、青安稻田民宿等特色林盤項目陸續亮相。
游客在27公里鄉村旅游環線景點游玩
新都地處都江堰精華灌區,擁有360平方公里農村區域,具有“山水田林環其間,星羅棋布各林盤”的空間形態,27公里鄉村旅游環線將林盤聚落、公園綠道、田園濕地串珠成鏈。
去年來,新都通過“新都27”新春消費季、賞花旅游線路等活動,吸引線下客流13.6萬人次,云端曝光超800萬,帶動消費2268萬元。2025年上半年,全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600萬人次,實現總收入3.2億元。
軍屯鎮天星村10℃咖啡
與此同時,鄉村體育賽事如火如荼——“村超”“村BA”“村跑”“村諾克”等項目,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放眼望去,一粒粒飽滿的稻谷在香城沃土上顆粒歸倉。
這場豐收,不止在田野上、在鄉村游人的歡笑聲中,更在每一個農人充滿希望的眼里。
香城“豐”景如畫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