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新主植物園!”
“對,這就是新主植物園”。
在這里等待我們的護林員小楊笑著答道。我們背上簡易的行囊和早已等候在此的幾位護林員一起向山上進發。沿著山路走了不多遠,我們就在路邊的松林里發現一塊一米多高的大石頭,上面寫著“橫斷山——新主植物園麗江縣人民政府 1999年”。
穿越松林,我們來到了一條小溪邊,溪水潺潺,歡快的奔流著,溪谷連綿數百米,兩旁都是高大的杜鵑花樹,白色、紅色、紫紅色、黃色......層次分明、滿樹繁花,微風襲來,枝頭搖動香氣撲面而來,沁人心脾,仿佛如小飲了一杯百年陳釀,如癡般微醉于杜鵑花林中,真真是感受到了“人間四月芳菲盡、深山杜鵑始盛開”的美景。
沿著杜鵑花溪谷繼續向上前行,攀越了嶙峋陡峭的山林,峰回路轉處,又是一番別樣的景象,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的冷杉林和古鐵杉林,樹桿筆直高大,樹梢直沖云霄。間或還看到有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紅豆杉的身影和許多叫不出名的野生中藥材。踩著如地毯般松軟的地面腐殖物,穿越重重的原始森林,在經過2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后,我們來到了號稱“新主神樹”鐵杉王的腳下。
眼前這棵據說已有3000多年樹齡的樹王氣勢磅礴的佇立于3200米海拔的山谷里,胸徑達11.3米要7、8個成年人拉著手才能環繞一周,樹高有30余米,主干早已枯死,樹的上部又分叉成了四枝,有兩枝也已枯死,一枝在枯死的地方又發出了新枝,而另一枝在千年的風雨中依然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樹枝龍蟠虬結,直入云霄。主干的樹皮早已是斑駁陸離,在厚厚的樹干覆蓋物上,那些由小鳥、微風帶來的植物種子也已然生根發芽,安家落戶在“鐵杉王”身上,形成了樹中有樹的奇異景象。那些粗大的樹根盤根錯節的深深扎根于泥土里,有的隆起在地面,形成一個個大小各異的樹洞,為生活在周圍的小動物提供了庇護的場所。“鐵杉王”的周圍是很多錯落有致的杉樹、松樹和大樹杜鵑,它們圍繞在“鐵杉王”周邊,靜靜的守護著王者已有千年。我們也靜靜圍坐于鐵杉樹下,帶著敬畏之心仰望著這棵王者之樹,用心在與它交流,感受它歷經數千年的風霜雪雨,看盡世間滄桑變幻的歷程......
良久,我們方起身依依不舍的告別了“鐵杉王”踏上了下山的路。也許是因為了卻了一睹“鐵杉王”風采的心愿,原本因崎嶇艱辛的山路引發的膝蓋舊傷疼痛已然沒有了什么感覺,我輕快的穿梭于密林中,時而給小花小草拍個照,時而吹著口哨迎合著小鳥鳴叫的節奏,時而展開手臂圍繞著粗大的杉樹繞個圈,心情放飛到了極致。天然植物園中有許多我從未見過的植物,我一路不停的問著身邊的護林員,簡單的回答后護林員笑著對我說,“你問的這些問題下山后問楊老師他會詳細告訴給你的”,于是帶著滿腹的問題,我在山下見到了在麗江市政協工作的楊樹高老師,這位生于新主、長在新主,和“鐵杉王”有著斬不斷情結的納西族漢子向我們講述了橫斷山天然植物園的建成歷史和自己在1985年追隨周弦教授參加天然植物園考察隊的親身經歷,讓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植物園的了解。
人生代代無窮盡,山林年年只相似。白云片片去悠悠,不知古樹待何人?“鐵杉王”靜靜的在山中守候了幾千年,為數已不多的古樹群落灑落的種子在林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醉心于研究植物學的學者們在這里對珍稀瀕危植物開展研究和培育,為橫斷山脈特有屬種植物的保護盡心竭力、保駕護航,“鐵杉王”佇立在山頂,俯看一切世間滄桑變幻,相信它的靈性已經看到了后人為了能讓它的子孫開枝散葉,遍布整個橫斷山脈所做的努力......
![]() |
【作者簡介】李梅,回族,永勝縣永北鎮人,供職于麗江市林業和草原局,從事林草外宣等工作。閑暇時喜讀書、寫作、攝影、運動,作品散見于中國綠色時報、云南林業、麗江日報、壹讀、邊屯文化等,為麗江市邊屯文化研究會會員、麗江攝影協會會員。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