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河北日報 | 發表時間:2025-09-10 | 點擊率:96
百萬畝濕地繪就生態底色
——河北張家口濕地生態復蘇賦能首都“兩區”建設紀實
8月13日拍攝的涿鹿桑干河國家濕地公園。 武殿森 攝
8月10日拍攝的康巴諾爾湖畔野趣·康保營地。 王杰 攝
“快看!又有一群候鳥飛進蘆葦蕩了?!?月25日清晨,尚義縣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的觀鳥亭里,攝影愛好者李登峰舉著相機,興奮地捕捉著濕地生靈的靈動瞬間。
此刻,薄霧如紗般籠罩著新擴展的水面,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剛剛完成無人機巡航監測,一組亮眼的數據新鮮出爐:察汗淖爾濕地水域總面積已達66.7平方千米。和年初的42.41平方千米相比,這片曾在干旱中沉寂多年的水面擴大近六成,創下近20年來的新紀錄。
察汗淖爾的重生,并非個例。在張家口市推進首都“兩區”建設的努力下,106.92萬畝濕地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化——水面在擴展、動植物在回歸、產業在升級。曾經的生態短板,如今已成為張家口最亮麗的生態名片,更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綠色屏障。
濕地煥新
從“沉寂”到“生機盎然”的生態蝶變
從尚義縣察汗淖爾到康??h康巴諾爾,再到懷來縣官廳水庫,濕地的生機與活力撲面而來。
在康??h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的衛星影像顯示著濕地的“成長軌跡”:2014年斑駁的水域斑塊,如今已是連片的深藍色區域。這里每年都會新增幾處顏色略深的藍色子湖。這些子湖為遺鷗提供更多繁殖空間。作為全球最大的遺鷗繁殖地,康巴諾爾曾因水域萎縮,遺鷗種群數量降至3000只左右。如今,隨著濕地生態持續改善,遺鷗數量穩定在8800只左右。
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變化同樣令人驚嘆。水庫野生鳥類從169種增加到目前的192種,其中國家級保護鳥類40種,包括12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8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野生植物從106種增至目前的358種,就連罕見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也在這里扎根。這一切的根由,是水質的提升。如今官廳水庫入庫水流穩定保持在國家Ⅲ類標準。
在壩上的張北縣、沽源縣等地,濕地復蘇的痕跡清晰可見。曾經干涸多年的公雞淖,重新泛起細碎的銀光;閃電河與壺流河濕地深處,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翩翩起舞。
多樣地貌、復雜地理環境與獨特氣候條件,造就了張家口豐富的濕地類型。濕地涵蓋沼澤草地、內陸灘涂、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溝渠等7種類型,總面積達106.92萬畝,居全省第三。目前張家口市已建成省級以上濕地公園16個,其中國家級8個、省級8個。濕地公園總面積68.12萬畝,濕地公園總面積與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量均居全省之首。
“雙輪驅動”
法治與科技筑牢生態屏障
察汗淖爾水面的擴張、康巴諾爾遺鷗的回歸、官廳水庫水質的提升……這些喜人的變化,緣于張家口市保護濕地的堅定決心、持久的投入,以及法治與科技“雙輪驅動”的守護體系。
8月7日,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碧波蕩漾,沙鷗翔集。在濕地邊緣的修復現場,工作人員正鋪撒有機肥,之后播撒堿蓬草、鹽爪爪、堿毛草等耐鹽堿草種。尚義縣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吳軍介紹,從5月至8月上旬,已修復濕地面積10720畝,播撒草籽40余噸。“我們定期監測土壤鹽堿度和植被生長情況,根據數據調整修復方案,確保修復效果長效穩定?!眳擒娬f。
這樣的精細化修復,在張家口各大濕地公園已成常態。截至2024年底,該市投入近28億元用于濕地保護與修復,建設界碑158座、界樁4361個、圍欄285公里,修建巡護路、游步道等176公里。通過退耕還濕、人工濕地建設、植被恢復、野生動植物生境恢復等方式,恢復退化濕地9.17萬畝。實施河道清淤疏浚19公里,建設氣象、水文、水質觀測站10個,還建設了10個瞭望塔、觀鳥臺和13處宣教場館。
科技力量為濕地保護注入了“智慧基因”。2019年,張家口市與首都師范大學合作,成立京張濕地保護修復科技示范中心,并在沽源縣、康??h、張北縣、懷來縣設立分中心,構建起“市級中心 分中心”的科技支撐體系。多年來,京張濕地保護修復科技示范中心圍繞濕地保護修復已完成張家口壩上水體景觀調查與保護項目、張家口壩上遺鷗繁殖棲息地分布與越冬地遺鷗種群數量同步調查、康??h引中水修復壩上湖淖示范工程、張家口壩上地區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技術集成研究與應用示范推廣等一系列科研項目。
法治保障為濕地保護構筑起堅固防線。從國家層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到省級的《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再到張家口市出臺的全省首部濕地保護地方性法規——《張家口市官廳水庫濕地保護條例》,形成了多層級法治體系。尚義縣還探索建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共同擔任組長的“雙組長”機制,同時與毗鄰的內蒙古商都縣達成協議,建立跨區域協同保護機制,實現了一地保護,全域受益。
守護濕地,離不開群眾參與。每年世界濕地日、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世界環境日,張家口市都會開展科普講座、濕地觀鳥、垃圾清理等活動;通過電視臺、報紙、網絡等媒體,宣傳濕地保護知識與建設成果;8個國家級濕地公園的宣教場館,成為公眾了解濕地、參與保護的重要窗口。
“濕地 產業”
生態紅利轉化為發展動力
濕地生態持續向好,不僅帶來了生態效益,更催生了“濕地 ”的發展新模式,讓生態紅利轉化為發展動力。
7月18日,位于康巴諾爾湖畔的野趣·康保營地盛裝投運,成為今夏吸引游客的旅游打卡地。近年來,康保縣積極融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結合首都“兩區”功能定位,圍繞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發展了一系列賽事活動、生態觀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旅居康養等。通過承辦遺鷗保護攝影周、康保馬拉松、蕎麥嘉年華、全民豐收節、全國冰壺聯賽、全國大學生冰球聯賽、冰上龍舟賽等系列精品賽事活動,打造全季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9月20日,2025康??h環康巴諾爾湖自行車騎游大會將在此舉辦。
在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濕地 文旅”融合發展同樣火熱。懷來濕地博物館被列入張家口市研學旅行基地,圍繞濕地公園成功舉辦5屆官廳湖濕地馬拉松等國家級A類賽事。目前,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可同時容納2000人用餐、1600人入住,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豐收。
察汗淖爾濕地的復蘇,也為尚義縣發展帶來新機遇。今年,尚義縣將綠色產業作為察汗淖爾流域發展的核心方向,探索“濕地 新能源 農牧業 文旅”的融合路徑:在流域內發展光伏草牧業,推動察汗淖爾流域治理 鄉村振興400MW光儲二期項目建設,實現“板上發電、板下種草”的生態經濟模式;壯大特色農牧產業,加快乳品加工車間建設,發展優質燕麥、青貯玉米等飼草種植,推動飼草種植、奶業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借助“河北凈菜”進京機遇,推動流域內燕麥、蔬菜、草原牛羊肉等農牧產品轉型升級,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依托濕地生態資源與蒙古族文化,連續多年舉辦五臺蒙古營那達慕大會、石井賽羊會等特色活動,吸引游客欣賞濕地風光、體驗草原文化。
從察汗淖爾水波蕩漾,到康巴諾爾遺鷗齊飛,再到官廳水庫賽事云集,張家口濕地正以全新姿態,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篇章。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