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7日電(記者趙澤輝)九月的庫布其沙漠,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如同一片科技海洋在金色沙海中延伸。在光伏板的陰影下,綠色的植被正茁壯成長,沙柳、檸條等耐旱植物形成了天然的“綠色地毯”。這就是中國正在采用的“光伏 治沙”模式,一個讓荒漠變綠洲、讓陽光變財富的綠色發展新引擎。
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官井村,村民馮慧站在三峽集團建設的光伏項目旁,指著眼前壯觀的光伏陣列說:“這個光伏對于咱們村子來說好處不少,不光修復了生態,還給村民占地補償。”在他看來,這些藍色的“科技板子”不僅發電,更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板上發電、板下治沙、板間種草”,這個看似簡單的理念背后,蘊含著深刻的科學智慧?!肮夥c治沙有著先天的資源互補優勢。沙漠面積廣闊、日照充足,為光伏發電提供了所需的土地和光照資源。光伏板吸收太陽能發電的同時,還能為板下植物遮陽擋風,減少水分蒸發,改善植物生長環境?!泵晌骰貛觳计?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建設負責人趙金泉介紹,定期清洗光伏板所用的水可以用于植被灌溉,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在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建設地,農牧民們在治沙專家指導下,在光伏板下養雞,種植西紅柿、土豆、板藍根等經濟作物,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了“聚寶盆”。
聯合國糧農組織土地與水資源司副司長諾拉·貝拉穆尼在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說:“這種模式不僅實現了能源生產,還與生態保護、防沙固沙相結合,同時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計與福祉。”
在推動“光伏 治沙”發展的過程中,鄂爾多斯也在積極探索更大規模、更系統的生態與能源結合實踐。在庫布其沙漠北緣,太陽能光伏板整齊鋪展在金黃色的沙漠上,形成了一道長400公里、平均寬約5公里的“光伏長城”。
據鄂爾多斯市能源局副局長劉瑞宗介紹,“光伏長城”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年可節約標煤約5500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4900萬噸。
“‘光伏長城’在很多方面高度契合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鼻迦A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何繼江說,“光伏長城”融合了清潔能源、生態修復、農牧業發展,不僅為中國的綠色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更為世界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