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aijing.chinadaily.com.cn/a/202509/26/WS68d66395a310f0725774aebc.html
來源:東方網
金秋時節,浙江安吉余村竹林間游人穿梭,體驗竹編、入住民宿;陜西袁家村非遺小吃街香氣撲鼻,皮影戲唱腔悠揚……當下,全國多地鄉村旅游蓬勃發展,以“點上出彩、線上結果、面上開花”的態勢,在產業、生態、文化、民生等領域持續發力,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助力國家發展的重要引擎。
賦能產業振興:破解“空心化”,構建多元業態
以往,部分鄉村“守著好山好水沒飯吃”,產業空心化問題突出。如今,鄉村旅游的興起為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讓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
浙江安吉余村依托萬畝竹林,不僅開發徒步、露營等戶外項目,還延伸出竹筷、竹纖維制品等加工產業,帶動120余戶村民參與旅游及相關產業,年人均收入突破5萬元。云南普者黑以喀斯特山水為依托,打造“民宿 研學 農事體驗”產業鏈,周邊村寨的荷葉茶、藕粉等農產品借游客口碑打開全國市場,去年旅游相關產業帶動村集體增收超千萬元。
這種“旅游搭臺、產業唱戲”的模式,推動鄉村從“單一農業”轉向“多元業態”,形成“旅游 農業”“旅游 文創”“旅游 康養”的融合發展格局,為鄉村產業注入持久活力。
助力生態振興:守護“綠底色”,實現雙向共贏
江西婺源發展徽派古村旅游時,同步推進“廁所革命”“污水治理”,全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5%以上,明清古民居與清澈溪流、金黃油菜花構成的美景,每年吸引超千萬游客。內蒙古阿爾山鄉村發展森林旅游,嚴格管控采伐與污染,讓原始森林成為“天然氧吧”,旅游旺季民宿入住率達90%以上。
游客對“生態美景”的追捧,讓村民切實體會到“保護生態就是保護飯碗”,主動參與植樹造林、垃圾分類、水源保護,形成“旅游促保護、保護興旅游”的良性循環,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筑牢鄉村根基。
推動文化振興:激活“鄉土魂”,傳承歷史文脈
鄉村旅游為鄉土文化提供了展示平臺,讓瀕臨失傳的非遺技藝、傳統民俗重獲新生。
四川青神縣依托鄉村旅游,將“竹編”非遺推向游客,手藝人在景區設立工作室,游客可親手編織竹制品,去年竹編相關產品銷售額突破2億元。河南郭亮村發展太行山掛壁公路旅游時,挖掘“愚公移山”精神與傳統村落文化,通過實景演出、老物件展覽,讓游客感受鄉村歷史底蘊。
更重要的是,年輕人返鄉參與旅游經營過程中,重新認識鄉土文化價值,主動學習傳統技藝、傳承民俗禮儀,讓鄉村既成為“旅游目的地”,也成為“文化傳承地”,為國家文化自信注入鮮活鄉土力量。
促進民生振興:織密“幸福網”,共享發展紅利
鄉村旅游不僅帶動農民收入增長,更推動農村生活品質提升,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貴州肇興侗寨發展旅游后,新建文化廣場、衛生室、電商服務站,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看病、購物。安徽宏村村民通過經營民宿、餐館,人均年收入從十年前不足萬元增長到如今4萬余元,不少外出務工年輕人返鄉創業,村里學?;謴蜕鷻C。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全國鄉村旅游直接帶動就業超3000萬人,間接帶動就業超1億人,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為國家共同富裕戰略推進提供堅實支撐。
未來,當更多鄉村在旅游賦能下找到獨特的發展路徑——水鄉守住“水韻”、草原留住“牧風”、山村彰顯“山居”特色,鄉村旅游必將成為激活鄉村全面振興的“金鑰匙”。那些浸潤著煙火氣的鄉土圖景,那些承載著文化根脈的鄉村故事,終將匯聚成中國式現代化的絢麗篇章,讓鄉村之美成為國家發展的新動力。(武漢商學院:陳秋芳 李汶玲 蔡劉誼 呂一帆)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