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東莞搶抓春季造林時節,聚焦“山上造林”“鎮村綠化”,開足馬力推動鄉村綠化工作,目前全市種植苗木70萬株,鎮村綠化面積206.4公頃,綠化長度566.5公里,基本完成今年“百千萬工程”鎮村添綠添美工作。
高位統籌,綠美鄉村“向下扎根”
“黨建紅”厚植“生態綠”。開年以來,東莞堅持高位統籌、部門引領、村(社區)動員“組合拳”,把抓好鄉村綠化工作作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召開全市組織部門抓鄉村綠化工作推進會、成立東莞市黨建引領鄉村綠化工作專班、舉行2024年綠美東莞生態建設工作推進會、開展全市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義務植樹活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綠美鄉村“向下扎根”落地見效。
今年以來,通過廣泛開展黨員戶掛牌、承諾踐諾、設崗定責等活動,推動農村黨員干部帶頭在自家房前屋后開展綠化美化、帶頭建設“美麗庭院”“四小園”、帶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帶頭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帶頭做好村民的思想引導和組織發動工作。僅植樹節這天,全市義務植樹活動數量達256場,參與人數1.13萬人次,種植樹木1.73萬株。
各界參與,綠化面積“向上增長”
今年1月,東莞市委組織發布踐行鄉村綠化“六個一”行動的倡議書,著力營造“黨員帶領、鄉賢支持、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形成多元共建格局。各鎮街(園區)、各部門(單位)踴躍開展黨組織認種一片林、黨員認捐認種一棵樹等活動,建立黨建引領長效機制、組建以黨員為骨干的護林護綠指導員隊伍。市委老干部局組織引導全市2000多名老干部、老黨員參與義務植樹,開展“銀齡添綠意”活動50多場次,種植樹苗2000多株,共同為莞邑大地添新綠。
各鎮街(園區)廣泛動員企業家、鄉賢、港澳臺僑胞認捐認種認養,打造一批主題林、冠名林。南城街道引導企業捐資150萬元,助力宏遠社區民族主題公園升級改造,并在公園建設“同心林”。塘廈鎮鳳凰崗社區示范開展“一戶一樹”全民義務植樹工作,共籌集672戶家庭的植樹資金13萬余元種下首批120株鳳凰木。橫瀝鎮隔坑村打造全市首個“花卉銀行”,推出虛擬“花幣”,以“綠美存折”為存儲工具,探索“家庭開戶、靈活存取、兌換受益”的綠美模式,現已動員30家企業深度參與綠美建設。同時,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種植巾幗林、青年林、科技林等各類型主題林。
栽好樹、護好林。全市林業部門積極傳授城鄉綠化技能,今年以來開展線上線下鎮村綠化工作培訓5次,參與人數逾3280人次。由東莞市農業農村局、東莞市林業局等12個綠委成員單位領導及技術骨干組建15個服務小組,對34個鎮街(園區)鎮村綠化項目實施地塊準備、樹種選擇、苗木落實、備耕種植和養護管理提供對接服務。林業系統業務骨干和林業技術人員還組成12個組,下沉100多個村(社區)進行深化服務,打通綠美服務“最后一公里”。
因地制宜,樹種兼顧經濟與景觀
今年,東莞綠化主要做好“山上造林”“鎮村綠化”兩篇文章。計劃完成林分優化1萬畝、森林撫育1.47萬畝、新造林撫育1.54萬畝,建設全齡友好小微綠地,打造口袋公園160個,推進建設不少于1000個“四小園”,持續推進五大水系碧道建設,建設碧道不少于80公里、森林步道24公里。
在山上,主要是通過低質低效林改造8000畝林地,種植紅錐、火力楠、格木、楓香、紅苞木、莞香等鄉土闊葉樹種和珍貴樹種,增加一些本土的、長壽的、高效碳匯的樹種進入森林,比如紅錐、火力楠。主要是提升森林質量,增強碳匯能力,增加經濟價值,目前已種下50萬株。
在鎮村,充分利用“四旁五邊”(四旁指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五邊則指山邊、水邊、路邊、鎮村邊、景區邊)、閑置地等植樹種花,推廣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橋梁綠化,種植風鈴木、香樟、秋楓、宮粉紫荊、鳳凰木、莞香等常綠闊葉和景觀樹種,主打觀賞與遮蔭。
穿行鎮村,細心的市民會發現,街道兩邊的樹種,既有世居嶺南的“原住民”,比如莞香、榕樹、木棉;也有成功引種的后來者,比如紫薇、宮粉紫荊、風鈴木。這些樹種,它們互相適應高低、花期、習性的區別,一同分享陽光雨露,營造出一年常綠,四季不同的嶺南地帶性森林,讓大家充分體驗“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樓在園中、人在景中”的意境。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