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的都市生活里,嘈雜的聲音是否讓您感到疲憊不堪?您是否渴望與聲音的深度對話?讓我們攜手同行,一起來洗耳朵啦!
《住進風景里·72小時》
9月28日 20:00檔
鎖定CCTV4
觀看首播
總臺記者吳盈玲
國樂藝術家方錦龍
與您一同開啟一場逃離喧囂的音樂之旅
在美麗的自然風光中放松身心
第一站——瀘沽湖
瀘沽湖其實是摩梭語,“瀘”為山溝,“沽”為里,意即“山溝里的湖”。它位于云南省和四川省交界處,是一座海拔2660米的高原淡水湖泊。
兩位嘉賓抵達位于摩梭小鎮內的瀘沽湖英迪格酒店。酒店以女神山為背景,客房內以摩梭姑娘的花樓為主要設計元素,把微縮的瀘沽湖搬到了酒店里,住進酒店就是住進了瀘沽湖的風景里。
兩位嘉賓步入酒店,感受瀘沽湖寧謐的微風,伴著一曲《摩梭迎賓曲》,載歌載舞的歡迎儀式立刻將二人帶入到獨具摩梭特色的氛圍中。
《住進風景里·72小時》節目聯合“訂酒店,上美團,一站住進風景里”的美團酒店,根據當地特色打造了為期三天的精彩體驗之旅,在這72小時之中,嘉賓們根據行程禮盒上的關鍵詞提示會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程呢?
豬槽船游母親湖
撥云見“湖”女神山
瀘沽湖被摩梭人稱為“母親湖”,方錦龍坐上向導納金駛來的小船游湖賞景。水漿劃開漣漪,形似豬槽的小船里藏著摩梭人歷史悠久的傳說故事,納金將瀘沽湖和豬槽船的來歷娓娓道來,那是勤勞勇敢的摩梭人對山水自然的崇敬,代代流傳成就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佳話。
瀘沽湖的水,清澈而深邃,仿佛能洗凈一切塵埃。在這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感受這份寧靜與美好。
吳盈玲在向導拉姆的帶領下,來到了觀賞格姆女神山的最佳角度。這里植被茂密,整座山的造型格外突出,宛若女神側身而臥,一頭秀發浸入瀘沽湖中浣洗。
峰回路轉間,吳盈玲來到傳說中格姆女神所住的“女神洞”,這里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溶洞。溶洞中央有一座造型獨特的石質坐像,拉姆向吳盈玲講述帶著神秘色彩的傳說。獨具特色的格姆女神天然石雕,是摩梭人內心美好的象征,寄托著摩梭人祖輩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吳盈玲抵達觀景臺俯瞰瀘沽湖,這里云霧繚繞宛若仙境,天氣晴朗的時候,便能在云霧間觀賞到絕美的瀘沽湖全景。
解密“活著”的象形文字
尋訪摩梭人家
第二天兩位嘉賓決定一起行動,他們來到了摩梭人博物館。瀘沽湖周邊是多民族聚居地,這里有著中國現存唯一母系社會族群——摩梭人。
東巴文是納西族特有的象形文字,也是現如今最古老的還“活著”的象形文字。在館長的帶領下,兩位嘉賓見到了東巴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阿公塔。
在摩梭人中,母親地位崇高,母屋就代表一個家庭的核心。兩位嘉賓跟隨館長在博物館復刻還原的母屋仔細參觀,屋內布置考究,男女分列、長幼有序,在館長的講解下,兩人了解到每個組成部分對應的作用和意義。
附近的瓦拉壁村建筑已有幾十年歷史,仍然保存完好,與摩梭人博物館中的母屋相呼應。摩梭人擅長織布,仍然在使用的織布機便是見證;象征富裕的豬膘肉,在這里也成了摩梭人熱愛生活、熱情好客的真實寫照。
隨著交談的深入,兩位嘉賓也切實感受到了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那同樣真誠而淳樸的美好品質。
摩梭音樂大碰撞
篝火晚會齊歡唱
72小時旅程的最后一天,方錦龍自然選擇把時間留給摩梭音樂。
他一路找尋摩梭音樂人,循著樂聲在碼頭遇上了摩梭民間音樂傳承人組建的樂隊,在竹笛、二胡、三弦的樂聲中,方錦龍彈奏起五弦琵琶,一場暢快淋漓的合奏就這樣在瀘沽湖畔回蕩。
麗江瀘沽湖邊的永寧鎮曾是川、滇、藏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吳盈玲選在最后一天沿著馬幫體驗路線,探索這段擁有千年歷史的茶馬古道。
吳盈玲了解到,馬幫向導們也是一個樂隊——摩梭·在春天,他們將民族風與現代音樂結合,在《星光大道》的舞臺上嶄露頭角,還曾在全國各地巡演,當即邀請幾人一同參與篝火晚會。
兩位嘉賓帶著各自的收獲再度聚首,72小時的瀘沽湖探尋之旅也在摩梭人的篝火晚會中進入了尾聲,歌舞依舊,熱情不息。
回顧72小時的旅途
兩人各自會總結出怎樣的關鍵詞呢?
鎖定CCTV-4
本周日20點檔
《走遍中國》特別節目
《住進風景里·72小時》
揭曉答案!
來源:“CCTV4”微信公眾號
責編:李琳瑛
校對:李 橋
二審:潘楊勁松
終審:張衛國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