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大象已成為一張靈動而溫暖的名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慕大象之名,來云南開啟一場生態之旅。而“大象”也以多樣的方式融入游客的云南之旅,從探尋生命奧秘的科普研學,到充滿奇思妙想的手作體驗,再到琳瑯滿目的特色紀念品,為四面八方的游客開啟了一段段知識與趣味交融、生態與文化共鳴的獨特旅程。
科普研學開啟認識大象的奇妙之門
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于1958年,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神秘的熱帶雨林讓這片綠洲成為無數人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近年來,觀賞自然景觀已不再是游客感受、了解這片熱帶雨林的唯一旅游方式,科普研學的興起為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旅游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在西雙版納野象谷附近活動的亞洲象(7月4日攝)。新華網發(徐華陵 攝)
許多人來到西雙版納,期待與野生亞洲象來一場偶遇,這在被譽為“人與亞洲象溝通的橋梁”的西雙版納野象谷就有機會實現。但即使沒有實現,該景區也在嘗試更多形式讓游客了解亞洲象、走近亞洲象,比如開設亞洲象相關的科普研學課程。
該景區的研學課程包括“與象同行”,即在保持安全距離不干擾亞洲象的前提下,在野外觀察亞洲象的行為;“雨林工程師”課程,帶孩子們了解亞洲象強大的生態功能以及保護亞洲象的意義;“自然偵探社”讓參與者通過大象留下的蛛絲馬跡,來判斷它們的生存策略、活動規律以及與其他物種和環境的關系;“救助象故事課堂”通過“象爸爸”的講述,讓學員了解救助象的故事以及救護亞洲象的艱辛……
在研學導師的帶領下,孩子們遠距離觀看亞洲象(視頻截圖)。新華網發
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讓游客對大象的智慧、情感及其在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中的關鍵作用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也如同一把鑰匙,為大眾打開了一扇了解亞洲象的窗口,讓更多人了解到保護亞洲象的意義。而西雙版納野象谷研學游的火熱是西雙版納發展新興旅游方式的縮影,在這里,以亞洲象或各類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題的科普研學活動不斷興起,成為許多家庭和青少年深度游的選擇。
當“大象”與各類傳統技藝相結合
“在這個底部把這些紙漿晃均勻,差不多均勻了以后我們再用網去抄它,這樣就形成一張紙的雛形了?!背丝破罩R的學習,在西雙版納野象谷,還可以通過動手體驗與亞洲象來一次親密“接觸”——體驗制作象糞紙。
制作好的象糞紙(3月9日攝)。新華網發(徐華陵 攝)
西雙版納野象谷景區有限公司講解員羅倚芬常帶游客體驗這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她會帶游客了解象糞中隱藏的奧秘?!懊恳粡埾蠹S紙制作出來都是獨一無二的,它的紋路和粗細不可能完全相同?!绷_倚芬說,游客在DIY的過程中體驗著動手的樂趣,也通過這種方式將“大象”作為紀念品帶走。
除了參考傳統造紙工藝的象糞紙,在西雙版納,“大象”正與越來越多的傳統技藝相結合,走進位于景洪市勐養鎮的曼掌村,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種結合。曼掌為傣語,意味“養大象的村寨”,當然,這已是過去式。如今的曼掌已經不養大象,但大象卻深深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隨著旅游的不斷興起,曼掌成為“家家是傳習館、戶戶是加工坊、樓樓是展銷點、個個是文化人”的深度游體驗村落。寨琬工藝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用慢輪制陶技藝制作的大象作品(3月8日攝)。新華網發(徐華陵 攝)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歷史悠久,這項技藝講究手、泥、輪的緩慢磨合,保留了更為古老的成型方法。寨琬工藝坊就能通過慢輪制陶制作大象,當溫潤的陶泥在指尖緩緩旋轉,游客可以嘗試將大象的形象融入陶器創作,或是捏塑一個憨態可掬的小象擺件,或是在陶坯上刻畫出有趣的象紋圖案。這也是寨琬工藝坊負責人玉罕的拿手項目,她常常把訣竅教給游客,讓他們可以既體驗傳統文化,又能帶走“大象”。
除此之外,傣族織錦、用象糞給陶器上一層釉等傳統技藝都融入了與大象息息相關的元素。在西雙版納,“跟著大象去旅行”的內涵遠不止于大象本身,更延伸至與象共生的這片土地上的古老智慧與燦爛文化,這種體驗方式也讓旅途增添了文化的厚度與創作的樂趣。
讓“大象之旅”回味悠長
有趣的象糞紙、精致的大象木雕、活潑可愛的大象布偶、環保的大象主題帆布袋,或是象糞釉制品、慢輪制陶呈現出的大象……這些紀念品不僅是對旅程的紀念,也讓亞洲象保護的理念深入到更多人心中。
各類和大象相關的產品(3月9日攝)。新華網發(徐華陵 攝)
“不論是由大象衍生的一些環保產品,還是研學課程,其實都起到一個傳播亞洲象保護理念的作用?!痹诹_倚芬看來,大象作為一張重要名片融入旅游產業中,而旅游的發展也應該承擔宣傳、傳播亞洲象保護這一使命。景區希望通過科普與體驗的形式讓游客對亞洲象以及亞洲象的家鄉有更多了解,讓他們更直觀、深刻地認識到亞洲象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雖然我們村寨現在已經不養大象了,但游客依然能在這里感受到濃厚的大象文化?!臂吗B鎮傳統民族文化宣傳志愿者巖罕說,動手體驗與大象深度融合的傳統手工藝以及各種大象文創產品都在推動著游客成為大象文化的體驗者、生態保護的參與者和民族記憶的感觸者。
用慢輪制陶技藝制作的大象作品(3月8日攝)。新華網發(徐華陵 攝)
據了解,當前,深度融合生態、科普、文化和手作體驗的旅游模式與大象這張名片緊密結合,讓越來越多的游客感受到了云南大象的魅力,當旅途結束,帶走的不僅是照片和紀念品,更是一份關于生命、關于自然、關于文化的回憶。同時旅游收益也更好地惠及了當地居民,激發了他們傳承文化和保護生態的內生動力。隨著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工作的不斷推進,這片土地也將為人象和諧探索出更多新路徑。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