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正值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駐村幫扶美姑縣周年之際,灑庫鄉的貴妃木耳種植大棚里一片繁忙——首批試種的5戶農戶正忙著采收新一輪木耳,飽滿粉嫩的耳片在陽光下格外亮眼。這場歷時半年多的產業幫扶試點,不僅讓國內首個粉色木耳新品種“粉耳1號”在大涼山扎根發芽,更以實實在在的“造血功能”撬動深山彝鄉的振興之路。
粉色金耳:大山深處的產業突圍 。2024年7月,一支由35名骨干組成的省林草局駐村工作隊奔赴涼山州美姑縣(欠發達縣)。面對“山高路遠、土地稀缺、產業薄弱”的困境,隊員們踏遍山野,尋覓破局之道。 彼時,花椒產業已是美姑縣灑庫鄉的支柱,但單一產業抗風險能力弱。“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駐村工作隊反復琢磨。轉機來自中央“大食物觀”的戰略指引——森林食品開發成為新方向。食用菌作為典型的森林食品,因附加值高、市場廣,被列為突破口。工作隊查閱大量資料,聯合專家為灑庫鄉精準“把脈”:海拔2000米、群山環抱、河流貫穿,晝夜溫差大、空氣純凈,正是食用菌新品種“貴妃木耳”的適宜產區。 檢測顯示,這種粉色木耳新品種,堪稱木耳界的“優等生”:蛋白質含量比普通木耳高26.2%,多糖含量達普通品種的近3倍,更富含抗氧化成分;鮮耳市價達20元/斤,溢價1—2倍;其無土立體栽培模式,尤其契合美姑“人均地少、生態純凈”的特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讓生態優勢長出‘金耳朵’!”隊員在駐村日志中寫道。
破冰之路:從“不敢種”到“搶著種”?? 產業藍圖雖美,落地卻遇冷臉?!胺勰径颗率侨旧呐?!”“菌包這么貴,賠了咋辦?”2024年底的村民動員會上,質疑聲此起彼伏。 為確保產業有效推進,工作隊多方聚力:一方面積極協調派出單位形成聯動機制——由省林草局產業處(旅游中心)帶隊調研,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立項開展引種試驗,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院出資捐贈首輪菌包;另一方面廣泛爭取外部支持,聯合駐地黨委政府、樂山援彝工作隊、省經濟合作局駐村干部等力量,大家各展所長、共謀產業、緊密協作,初步打通從產到銷全鏈路。 為了讓農戶們切身感受到堅實保障,工作隊帶農戶不遠千里赴什邡基地觀摩。從大棚選點到設計搭建,從溫濕度控制到采收技巧,工作隊一對一“包戶”指導,手把手教農戶操作,甚至自掏腰包購物資、立“軍令狀”:“種砸了,我跟你一起賠!” 誠意終換信任。5月29日,首輪數千只菌包運抵灑庫鄉,5 戶農戶率先“試水”,貴妃木耳產業試種正式啟動。試種農戶尼尼莫林在美姑電視臺采訪中激動地說道:“感謝省林草局捐贈的菌包,帶我們嘗試新產業,我們一定認真管理,種出成效!”
振興之光:小木耳托起億元產業鏈?? 。七月流火,灑庫鄉迎來“粉色豐收季”。 在尼尼莫林的大棚,立體栽培的菌包如瀑布垂掛,粉耳晶瑩飽滿。“我家鮮耳產量預估1200斤,能賣兩萬多元!”他算起賬眉飛色舞。 全鄉試種戶總產量超5000斤,銷售額預計達10萬元。在7月的農戶懇談會上,當被問及“自擔成本是否繼續”時,農戶們異口同聲表態:“不僅要種,還要擴規模!”參與試種的殘疾農戶阿爾克主更是雄心勃勃:“下一輪我要種 5000只菌包!” 如今,產業幫扶的效應正在擴散。工作隊在灑庫鄉開展“小手拉大手?家庭自然教育實踐”,組織學生到木耳基地參與 “童心探自然?木耳采摘研學”,通過多次不同形式的活動,配合發放省林草規劃院捐贈的菌包和省林科院編印的《家庭實踐手冊》,向400多戶農戶傳遞食用菌產業的可行性,更讓農戶們增進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認知和認同。相關活動還推廣至龍門鄉,為產業輻射美姑其他鄉鎮打下基礎。 按照規劃,未來兩到三年,工作隊將積極助力樂美彝家強村公司和相關企業發展壯大,進而帶動超500戶農戶參與種植,當地食用菌年產值有望實現9000萬元,沖擊億元大關。
“下一步我們力爭打造‘美姑粉木耳’地標品牌,讓這顆粉色‘金耳’成為大涼山振興的新支柱?!标爢T的話語,滿是對未來的憧憬。當“造血式”產業激活深山潛能,鄉村振興便不再是遙遠的愿景,而是菌包上萌發的新芽、賬本里跳動的數字、百姓臉上綻放的笑容。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