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縣擁有4處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約90.85萬畝,覆蓋黑龍潭、麻栗、樂躍3個鄉鎮。2023年以來,德昌縣林草局以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為核心,通過四項舉措提升管理效能。
頂層設計優化體系。該局以系統性思維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2023年高標準編制《德昌縣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建議方案》。方案聚焦長期存在的空間交叉重疊、區劃科學性不足、保護與發展矛盾等深層問題,歷經多輪專業論證、精細打磨與修改完善,順利通過國家、省、州三級部門嚴格初審。待正式批復后,將通過優化空間布局、精準功能定位,構建“布局科學、權責清晰、監管高效”的現代化保護地體系,為生態保護夯實制度根基。
立體宣傳凝聚共識。緊扣“世界濕地日”“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等重要時間節點,該局創新開展沉浸式主題宣傳活動。以自然保護地生態價值、保護目標為核心,通過科普展覽、典型案例宣講、互動體驗等多元載體,同步開展科普宣教、政策法規普及及陸生動植物監測、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系列活動有效提升群眾生態保護法治意識,激發公眾“共護綠水青山”的自覺,形成全社會參與的生態保護大格局。
嚴格監管守護底線。始終保持生態保護高壓嚴管態勢,扎實開展自然保護地執法檢查與疑似問題圖斑核查,對各類破壞生態行為“零容忍”、嚴查處。在保護地內科學布設界樁、功能區樁、標識牌等200處,清晰界定保護邊界、傳遞保護要求。統籌國有林場及森林管護站力量,開展常態化巡查巡護與安全隱患排查,重點防范森林火災風險,實現轄區生態安全“零事故”目標。
機制創新智慧管護。依托林長制“黨政同責、屬地負責”的制度優勢,將自然保護地監管、問題整改納入林長履職考核重點內容,劃定為各級林長巡林核心區域,推動保護責任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實”全鏈條貫通。組織國有林場職工與護林員開展網格化巡護,創新引入無人機航測、護林員巡護APP等科技手段,構建“人防 技防”立體監管網絡,實現保護地全天候、全地域動態監測,全方位遏制生態破壞行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