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來,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人民日報即日起推出系列評論,從保護生態的意義、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暢通“兩山”轉化通道等角度,解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饗讀者。
——編 者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保護絕非發展的對立面,而是為可持續發展構筑前提、劃定底線、開辟賽道的基礎工程。
仲夏時節,漫步浙江安吉余村,翠竹掩映下的溪流清澈見底,而20年前這里還籠罩在礦山的粉塵之中。這個村莊的蛻變揭示了一個道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保護絕非發展的對立面,而是為可持續發展構筑前提、劃定底線、開辟賽道的基礎工程。
歷史證明,生態系統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空間。作為生命支撐系統,自然生態提供著淡水、食物、氣候調節等不可替代的服務功能。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滋養著中國,充足干凈的水源為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保護了全國85%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和90%的陸地生態類型,成為保障農業發展、維系基因寶庫等方面的重要支撐。
世界經濟論壇估算,全球每年大約44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依賴自然資源,這一經濟規模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一半。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自然資本持續透支,任何發展終將成為空中樓閣。
正因如此,中國以嚴密的制度體系為發展劃定安全邊界。從新環保法確立“按日計罰”和領導干部終身追責,到覆蓋31個省份的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累計解決15萬余個環境問題;從4萬多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精準劃分“三線一單”,到國土開發強度控制在4.62%以內——這些“硬杠杠”實則是為發展護航。
更重要的是,這些紅線倒逼出發展模式的質變:中國高污染產業新增項目減少,綠色投資規模不斷增長。生態紅線劃定的不是發展的禁區,而是粗放增長的終結線。
保護生態的過程,是通過約束低效發展,釋放高效創新的空間。生態保護正催生產業發展模式的重構:鋼鐵、化工等行業通過超低排放改造實現單位GDP能耗持續降低,截至目前,中國已培育6400余家國家級綠色工廠;能源結構也更加優化,迎來可再生能源裝機超越煤電的歷史性拐點,帶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據全球60%以上份額。
這種“保護—創新—增長”的正向循環,也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得到生動詮釋——曾經飛沙走石的死亡之地,因生態保護催生出“光伏 治沙 生態農業”的復合產業模型。保護,不僅是擴大生態資源容量,更推動著技術變革,孵化新型經濟。
世界資源研究所最新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保護和發展的邏輯:在氣候適應與韌性方面,每投入1美元,在十年內可獲得超過10美元的回報。
當下,全球75%的土地處于退化狀態,極端天氣也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損失。當大洋中的島國為海平面上升尋找國土遷移方案,當威尼斯因洪水頻發面臨世界遺產危機,“綠水青山金不換”的中國實踐正提供新的范本:三江源國家公園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為后代儲存生命之泉;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得到更多響應,為全球生態合作開辟新通道。
暮色中的三江源,雪豹身影掠過紅外相機的鏡頭,長江之水緩緩向東流去。這生動畫面背后,是制度紅線鎖住的23萬多平方公里國家公園,是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的轉型答卷,更是對“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篤行不輟。
綠水青山金不換。在生態銀行里存儲的每片森林、每條河流、每寸濕地,都是在為未來簽發可持續發展的信用證——唯有守護好綠水青山,才能讓生態文明的火種在綠色星球的穹頂下生生不息。(劉發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