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成熟的銀杏果掛滿枝頭,開始變黃的銀杏葉隨風飄落在村道小巷,炒食銀杏果的香味陣陣飄過。步入云南省騰沖縣固東鎮江東村,村里村外百年銀杏古樹參天,即將成材的新樹連接成片。江東村村民告訴筆者,這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帶來的變化,這里已成了遠近聞名的銀杏產業村。
3年前,騰沖縣進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素有種植銀杏習慣的江東村開始進入規模發展階段。村民們以扦插為主,在原有的基礎上把銀杏樹發展到了10000多畝,僅銀杏樹白果一項,村民每年就有500多萬元的收入。57歲的村委會主任黃之毅說,種植銀杏樹還給周圍的環境、生態帶來好處,僅去年到江東觀光旅游的客人就達5萬多人次,為農民帶來180多萬元的收入。
騰沖猴橋箐口村是騰沖縣的林業大村。站在村旁的山坡上,村委會主任王興銳指著遠處起伏的綠色山巒自豪地介紹說,村里的森林覆蓋率高達89.1%。林改后,2007年6月,在村委會倡議下,箐口村成立了林業協會,協會定期請林業站的技術人員來講課,每個季度講一次,傳授林木病蟲害防治知識等。此后,箐口村又成立了林業專業合作社,為村民發展林業提供一條龍服務,比如依法依規辦理采伐證,告訴村民什么樹可以采伐,什么時候能夠采伐、什么樣的樹在當地最適宜人工種植等,實現了林業經濟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如今,箐口村的人工林從當初的幾十畝發展到了10.6萬多畝,活立木蓄積達到80多萬立方米,形成了集種植、養護、采伐、運輸、銷售為一體的林業發展模式。2009年,村里的總收入達到1100萬元,其中林業收入就達650萬元。
騰沖縣委書記余炳武告訴筆者,經過3年多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騰沖初步實現了“林農得實惠、生態受保護、產業得發展”的目標,2009年騰沖縣林業總產值從林改前的6.19億元增加到7.53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從536元增加到785元。目前,全縣的森林植被覆蓋率已經達到70.7%。下一步,騰沖力爭把紅花油茶發展到100萬畝,核桃發展到100萬畝,銀杏發展到10萬畝,使林產業真正成為富民產業。
(《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